扬州作为淮扬菜系起源地,来到这里必须品尝她的美食。故此该系列游记怎能不对它加以记录?
中国有四大菜系(第一种:鲁菜、川菜、苏菜、粤菜;第二种: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和八大菜系(鲁、粤、川、苏、闽、浙、湘、徽)之说,二者之中都包含淮扬菜系(苏菜以扬州和苏州为代表)。而淮扬菜系也是国宴选定菜系,由此可见扬州美食的魅力。
扬州菜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大煮干丝则充分体现了淮扬菜的刀功,当然扬州出名的还有各色扬州的点心和小吃。据介绍,扬州有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十佳风味小吃: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我们当然来不及一一细细品尝。不过4月4日到达第一天中午,瘦西湖门外一家排挡层次的饭店用餐时我就毫不犹豫点了狮子头、大煮干丝和扬州炒饭。狮子头一只十元,个头不小,但味道不过尔尔,和单位食堂里的差不了多少,不知道是不是单位大厨是从这家饭店跳槽过去的,总之有些心痛。大煮干丝因为没有比对,上次品尝还是去年三月在泰州的一家饭店,早已模糊了印象,因此不敢妄加品论。扬州炒饭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因为时间已过两点,所以要了40元的大份,从分量看实在值不了这么多银子,因此有时一阵心痛,所幸味道到还不错,起码比公共食堂的强了不少。


中餐匆匆用过,晚餐打算好好寻一家特色老店,依据朋友游记提示本想去福满楼酒店,但我愣是没有寻到美食街在哪里,虽然已在四望亭路上行驶了不止一趟。无奈只得依据网络攻略信息行走,车子沿着四望亭路寻到45号盛宴饭店,好不容易在拥挤道路一侧停好车子,来到门口一瞧,全是排队等待用餐的客人,进门到里面一打听,需要等待很久很久,只得作罢,在附近时东时西转悠了十多分钟,好不容易在对面的阿瓦山寨等到了位置。值得庆幸的是这里也可以点上一盘大煮干丝,味道显然比中午饭店要纯正许多。

因
为锦江之星不提供免费早饭,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解决。隔壁恰好有一家“蒋家桥饺面馆”,各色早点小吃齐全,只是正逢早高峰,排了长长的队伍,点了一份三鲜馄饨,8元一碗,味道不错。后来得知它竟然是一家连锁点,因为我在市区也看到了另外一家。

第二天中午参观个园之后,天下起了雨,没有午餐,在个园和何园买了一些点心:牛皮糖是最不可缺少的,留了两袋包装精美的带给同事,自己开了一包超市塑料泡沫盒包装的权当午餐,或许是饥不择食吧,扬州牛皮糖口味不错,真牛。
因为连续两日都没有正规的午餐,且昨晚也没有寻到中意的老店,趁着第二日下午何园旅游结束时间(五点不到)尚早,我决定一定要寻一家中意老店。从地图得知小觉林素菜馆就在附近,遂立刻驱车前往。功夫不负有心人,拐上广陵路不久就发现了目标。广陵路在地图上看不出和其他任何热闹路段比如四望亭路的太大区别,也是那样的宽度,但其实比较偏僻,彷佛乡间水泥小路,小觉林素菜馆门面呈黄色,总觉得像个寺庙,门口一个伙计在卖麻花,虽然路上有一些好似下班的路人,但少有生意,我也逡巡着没敢贸然进入,直到透过摊位看见里间确有屋子和桌子才壮胆进入。在老板的推荐之下我点了素猪肝、溜脆火、狮子头、大煮干丝、素什锦、皮子汤等菜肴,味道到也确实不错,神奇的是这些菜确实像极了被模范者,尤其素猪肝,不说不尝,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看出它的实质来。不知道是因为时间还早还是地理因素,还是其他原因,这里的生意似乎不很忙碌,和昨晚四望亭路侧的那些酒店俨然天上地下。不过这里的上菜速度也并不很快,简直就是慢了,每上来一道菜,前一道已然被早早消灭下肚。但门口的麻花确实名不虚传,由于上菜太慢,我当时就买了一袋一斤10元在等候上菜的间隙间吃了起来,难不成这本就是一个圈套还是因为做假比作真更花心思,我更愿意相信后者的推测。奇怪的是席间看到隔壁一席上了大虾,好奇的我跟过去,那一桌的人有的说是真虾,有的告诉我说是素虾,让人迷糊,直到此刻依然不能肯定,但我倾向其为真虾,不然哪有连触须都能素出来呢。(附:个人感觉店里卫生状况不是很好)








第三天由于担心清明假期最后一天高速堵车,所以本来预定早餐后直接返回,但考虑到毕竟没能充分品味扬州美食,尤其扬州著名的水文化(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以临时决定前往久负盛名的富春茶社。通过手机百度得知扬子江北路附近就有一家,立刻出发,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于是改变主意,前往同样声誉极隆的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虽小,却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一文中写道:“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和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壶茶或一两种小点心,在河中唱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指的就是冶春茶社。茶社具体位置位于大虹桥路和北门外大街(汶河北路)的交叉口,车子到达时,停车场已是车满为患。来到茶社门口,果然百年老店风范,前来喝早茶的客人从店堂里面一直排到了店堂外面。后来我们又发现里面也有一条短的队伍,于是挤进去。轮到自己,随机点了五丁包子、蟹黄包子和蒸饺等,当然不能少了冶春茶。随后的等待极其漫长,店里来了一拨有一拨的客人,虽然茶社确实不小,共分三个区域(?),但据说彼此并不互通并不认可,所以身边几乎没有空的桌子,耳边嘈杂不已。一直半小时之后才等到了我们的东西,从现场繁忙的流水作业者那里打听到,他们严格按照下单字的时间顺序给客人上茶上点心。














等待期间看到临座有人点了一种很大很扁的包子,一个小盘子装一个,食用的时候先插入一根吸管汲取里面的汁水,于是我以为我的也是这样子的。结果东施效颦,发现没有任何可以吸取的,这时候我才明白,刚才点单之际营业员向我推销的第一款蟹黄大汤包应该就是它们了,因为其价格较贵(12元?)我点了第二款的蟹黄大包(8元),此刻看来,实在太没远见。管中窥豹,细节决定成败,我注定成不了大的气候,终生只为一介草民,但我已然心满意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