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2011-04-10 13:00:20)
标签:

无锡

碑刻

陈列馆

杂谈

分类: 周边旧迹

无意间搜索无锡的免费景点,忽然发现自己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里竟然还有一个叫做“无锡碑刻陈列馆”的去处。

于是利用清明假期骑自行车前往。

顾毓琇纪念馆出来左拐沿学前街向西,到大桥中学(原市八中)西侧的小巷子向里拐进去不到百米,就可以看到路的右侧就是陈列馆。

陈碑刻列馆即无锡县学旧址,该县学系古代无锡唯一的官立学校。创建于北宋年间,清雍正年间改称无锡金匮县学,民国后改为无锡县立中学,曾为市第八中学校址。原范围很大,现存建筑均为同治年间重建,1982年重修。

陈列馆入口两侧分别竖立一块下马碑,刻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十二个大字。该下马碑原临学前街置于县学、孔庙两侧,左右各一。下马碑的设立,始立于明代,其时朝廷曾颁昭天下,凡学校孔子庙庭之所在,过者下马,以示对孔子的虔敬。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下马碑

为了显示对孔子的尊敬,我也连忙下车,将车停在北侧下马碑傍,信步踏入陈列馆。启功先生题写的馆名遒劲有力。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为了显示对孔子的尊敬,我也连忙下车把车停在一边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跨进馆内,映入眼帘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白墙黑瓦,青石路面,两颗不知名的大树投下斑驳的影子,宛然一幅水墨画似的。我顿时肃然起来,整个馆内只有我一个人,陈列馆外依然喧嚣吵闹,但我不敢唐突,生怕因为自己的莽撞搅动了眼前的宁静。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据现场导游图介绍,县学现仅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尤其 “明伦堂”匾额,落款“新安朱熹”,为国内罕见的朱熹手迹。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县学原建筑规模很大,现仅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如图红色框所示

可惜大门紧闭,透过门窗瞧去,一堆簸箕杂物散乱堆在门前的走廊下,里面有一重大门紧闭,什么都不能瞧见。没有见到朱熹手笔,虽然空余遗憾但转念一想,反正免费,有机会再来一定有一次可以如愿,于是释然。

沿着院子的四周一次陈列着各时代的碑刻,尤其东侧墙壁显得更是醒目,长廊下面摆放着一张圆桌,圆桌两侧分别放着一张竹制的藤椅。午后的暖阳斜斜地照进来,如果端坐于此悠悠品茗,该是何等的惬意。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东侧碑廊

我虽然酷爱书法(但惭愧地是自己的字借用父亲大人的话来说,好比不规则堆砌的柴杆),但对于书法却是一个十足的外行,所以面对眼前的书法盛宴,我却只能浮光掠影不能深入领会,好比猪八戒吃人参果,除了在心中一个劲地喊好之外,却再也说不出半句赞扬的话,暴殄了天物。

陈列的碑刻有远至宋元年代,也有近到明清年代的。大多清晰可辨,但也有少量的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清明市区行之三无锡碑刻陈列馆

模糊了印迹的碑刻

古人刻碑初衷在于记事,以彰后世。在为后代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对古代的书法、碑刻艺术进行研究并传承学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时候人们也是希望通过石刻(碑刻、雕像等)的形式以求不朽,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即便如石刻本身也被岁月风蚀而渐渐消于无形。尤为不幸者,遭逢改朝换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刚刚竖立的石碑转瞬几十年(短者几年十几年)即被推到砸毁。萨达姆雕像被推到的镜头相信还深深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这大概正切合了时下流行的所谓“神马”、所谓“浮云”吧。

每念及此,心中就不由得对武则天无字碑之举又多了几份感慨,是非功过任由世人评说。

关联博文

顾毓琇纪念馆

秦邦宪故居

无锡碑刻陈列馆

荣毅仁纪念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