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重构与精神原乡——吴丽娟散文集《过咏归桥》简评
(2020-03-16 20:50:32)
标签:
生活文学叶琛散文教育 |
分类: 生活随笔 |
与吴丽娟的相识是在我离开庆元以后的事情,那时身处异乡我还兼着县文艺杂志责任编辑的工作,她时常投来稿件,以乡土类散文居多。她那饱含浓郁乡风气息的文章,每一篇都像是在对我这个异乡人身份的提醒。大抵也是因于此,每次我都会读得很认真,好像是在阅读故乡传来的消息,心怀谨慎。一晃眼已经七年过去了,在散文写作的道路上,吴丽娟始终没有停步,稳扎稳打,稚嫩已然被洗练老道所替代。不久前,她发来《过咏归桥》书稿,欣喜之余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在她娓娓道来的文本叙述中,历历乡风图景仿佛是一帧帧老照片,瞬间在眼前浮现。
吴丽娟的散文写作是以故乡宽厚博爱的大地为背景的,浓烈的情感是它的底色。“溪流边飞过头顶的白鹭”、“雨滴敲打着屋顶上灰色旧瓦的宁静夜晚”,亦或是身着蓑衣的父亲从田地里归来的场景、天枰板上晒着金灿灿稻子的场景,都是家乡的日常。然而,恰恰“最是日常动人处”。正是这些细碎的、内敛、渐渐退出人们生活场景的事物,在物是人非的时间运转中,彰显着平静的力。
“乡愁的上游已是忧伤和失落日渐浓重的精神原乡。”远去的事物,被记忆反复擦拭,反倒更显得清晰明亮。当我读到她的《印象南阳溪》里,温暖的记忆溪流般缠绕着整个青涩少年时代时,我仿佛也走在光阴重返的路上,一条溪流里的童年狂欢忽然异常热烈起来。而《社粿飘香》,则带我走进地域特色鲜明的熟悉场景,浓郁的乡土风情,已然成为多少人回望故乡的集体记忆。
有人说,乡愁无非就是又一次想家,是对树木、水流、青草、晚风或是初雪的回望和探看。而我则以为,呈现耳目所及的乡土状貌声色之美,并非吴丽娟散文写作的全部,她这本《过咏归桥》集中梳理了乡土风物,重构了一代人对乡土的精神顾盼,也完成了人们对乡村生活源头追溯的剪影。她在《老物件》中这样写道:“……这些‘无用’之物,在我这里,却是无价之宝,我坐在老交椅上练字、看书、写字儿,身边的老物件,就静静地陪着我,让单薄的光阴变得辽阔而深厚。”从这个诗意的片段,不难看出她力图用自身的情感体悟建造起一个洁净安宁散文书写王国的信心与决心;不难看出她热衷于偏安世俗一隅,对独自的人生思考充满着热切;也不难看出,她戒除了以往大篇幅以记录、形容描写的写作方式,更多的让文本叙述自身来传达真实文意的能力。
我以为散文写作和诗歌写作,在情感需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是阐释心灵的载体。“雪落在窗外的松枝,落在冷绿的杂草,落在微微泛黄的苔藓之上,美艳至极。这样独处的时光,心灵是净的,这样的安静使人宁和,剥落依附于心那一层又一层的浮躁和不安”;“春花酿酒,冬雪煎茶,这样的意境,以前我只在书中读过,隔着文字和时空想象过,要真实面对这样带着古意,有着隆重仪式感的真实场景,我竟激动地有些颤栗(摘自《山居听雪落》)。”吴丽娟用她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另一个唯美的世界,也为之创造了一个思想深邃精神空间。不得不说她对事物表象呈现的同时自觉融入客观理性的思考,的的确确为她的写作增添了色彩,也让她的散文写作具有了一定的辨识度。
即便物是人非,我们总在内心深处追忆着那段最纯净的岁月。吴丽娟在《雪》中这样写到:“待积雪在房顶紧紧地相拥,奶奶便会小心翼翼地将透明的酒瓶子拿出来,洗净。然后让父亲顺着竹梯子爬到厨房的房顶上,将瓦片上层的积雪取来,装进这些瓶子里。那雪白纯净的雪,便静静地乖乖地呆在这个容器里边,然后在我们不留神的时候,才慢慢地孤独地融化,从彼此相拥变成不分你我的相溶,彼此守候在狭小的空间里。”显然,乡愁已然成为了她精神上的一个符号,那些内心的呐喊之音在时间长河里已经越来越低、越来越模糊了。记忆的序曲之下,我们都一样,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打扫着内心的那片净土,并偶尔在纸上为之演绎。
这本《过咏归桥》里的多数作品都是我熟悉的,在体察作者内心的乡愁气氛之时,也很容易触发自身联想,瞬间,脑海里仿佛再次构建起了生动的场景体验。在以故乡为原点的书写氛围中,我很容易就被吴丽娟《乡野的四季》《迷雾里的转水》《栗子》《父亲的生基》《奶奶的粽子》等篇什细腻的笔调感染。通读吴丽娟的乡土散文,我发现了她在面对故土时欲言又止的焦灼心绪,也感知到她面对城乡环境剧烈变革所带来的丝丝隐痛,更体会到她与祖母、与父亲之间由细碎记忆缝补而成的深沉情感。这些饱含创伤性的文字,将生活内外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有秩序、有逻辑地理顺,让文章充满生命气息;这些缓缓倾泻的水土之音,无疑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灵栖息之地。
作家王族在谈及当下散文写作的十个问题时说道:“一个人有无真性情,在散文写作中能得到充分的验证。散文的危险性不仅仅在于此,而且还在于写作者是否具备把握真性情的智慧和能力。因为真性情是很难把握的——太过于遵从真实会让文字显得木讷,在原地诚惶诚恐地打转,生怕越雷池半步;超出真实会让文字显得轻浮,虽然从表面看激情万丈,抒情无比,但实际上言之无关乎,是空穴来风。”这让我们明白,散文写作是异常艰难的,散文作者笔下那些对生活、生命的解析如不能做到耸于思想之巅,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过是徒劳。为此,我想借用著名散文家王族的散文写作观警醒自己的同时,也将之转达坚守在基层文学现场、笔耕不辍的吴丽娟,希望她扬长避短,一改铺张的平面叙述,一改题材单一的泛滥陈述,真正领会散文的精神要领,并构建起更为成熟的专属于自己的散文创作体系。愿她在散文写作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宽。
前一篇:叶琛散文:大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