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人为何不愿走进婚姻“围城”?

(2011-12-22 11:20:44)
标签:

美国

婚姻

经济

历史

男性

家庭

亚裔

情感

分类: 美国之窗

    最近连续有报道说,美国人的结婚率创下历史低位。美国人不愿走进婚姻“围城”,已经进去的好多又跑出来。1960年时,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有72%结婚,而今天只有51%的美国成年人结婚,创历史最低记录。其他人不是单身,就是已经离婚。

美国人为何不愿走进婚姻“围城”?
    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调查发现,上世纪70年代时,57%的美国男性在20岁到24岁之间首次结婚,到2009年20岁到24岁之间首婚男性降至24%。1960年时,47%的18岁到24岁的美国男子处于结婚状态,到2010年只有9%的这个年龄段男子已经结婚。
    上世纪70年代,42%的美国女人在少女时代就结婚,24岁时88%女人已结婚。2009年这两个比率分别锐减至7%和38%。
    美国男人初婚平均年龄从上世纪70年代的22.5岁提高至28.7岁,女性从20.6岁提高到26.5岁。
    专家分析,美国人不愿意结婚主要是因为社会变迁、观念变化,离婚率升高,未婚同居增加,更多妇女出去工作,而经济不景气也使得许多年轻人不敢结婚。
    具体地说,首先是因为从上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社会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婚姻不再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生义务,人们更注重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感,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则人们不愿意自己的人生被婚姻锁定,或者即便结了婚,也会离婚,以寻求精神上的自由。而避孕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女人未婚先孕的现象减少,即便未婚先孕,也因为社会的宽容度增加,而使更多妇女不会因为怀孕而被迫结婚。
    其次,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妇女出门工作的比率更高了。传统意义上结婚后不工作的家庭妇女少了,而女性在追求个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将婚姻大事推迟考虑。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社会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现象正在悄悄改变,因为男人受经济衰退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失业,而有些职业女人比较吃香,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靠老婆来养家糊口。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个趋势。美国有孩子的家庭中,2009年有510万位呆在家中不工作的“宅妇”,比上年减少20万。
    第三,美国人变得更加现实。弗吉尼亚大学全国婚姻项目主任维尔考斯说,美国人将婚姻看作是寻找精神伴侣,但同时也需要体面的工作。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得一些囊中羞涩的人不敢走入婚姻殿堂。尤其是那些上大学欠了一屁股债,现在还没能找到稳定工作的人,更不敢组建家庭、承担责任。有一个典型的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皮尤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发现,2009年到2010年,美国人婚姻率一年内下降5%,其中18岁到24岁年轻人这一年婚姻率下降了13%。
美国人为何不愿走进婚姻“围城”?
    结婚率持续降低对美国社会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首先美国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一对父母,一双儿女的中产阶级家庭模式将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独身家庭、单亲家庭。因此美国人的家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将受到冲击。
    这既会给年轻人的观念带来进一步的影响,也就是当父母不必成为结婚的理由,不必为了有孩子而去结婚;即便当了父母,如果情感上合不来,也不必强求保持婚姻。这当然不意味着美国人害怕结婚,事实上,皮尤中心的最新民调发现,61%的美国从没结过婚的成年人依然想结婚,只不过这已经不是一种到年龄就必须履行的义务。
    对于2000年以后出身的小孩而言,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与30年前的一代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多位美国社会学专家指出,因为这些孩子许多人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有的经历过父母的离婚,他们的对什么是良好的婚姻和家庭没有感觉,未来甚至会对婚姻望而却步。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这未必都是坏事,因为没有了婚姻的束缚,年轻人可能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去规划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用弗吉尼亚大学婚姻研究专家维尔考斯的话讲就是,婚姻更少成为美国成年人人生航船的定锚,它在美国人生活中发挥的中心作用更小了。

美国人为何不愿走进婚姻“围城”?
    今年中,美国《经济周刊》曾以“亚裔孤独心”为题发表报道,试图解释为什么现在亚裔女性开始拒绝婚姻。报道指出,曾经以家庭为中心,倡导“家和万事兴”的亚洲文化,在西方文化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影响下,晚结婚、高离婚率、未婚生子及同居不婚等现象开始在亚裔族群中不断上升。
    美国《侨报》报道,波特兰的赵先生,今年35岁,美国出生,高大英俊。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波特兰高科技公司,收入稳定,善于交际,每周聚会不断,只是一直都没有固定女友和结婚对象。赵先生的父母一见面就催促其快快结婚,但每次赵先生也只是口头应诺,不见行动。赵先生父母这样“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做法也让赵先生倍感压力。他常常和朋友抱怨:“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我现在一个人过得很好。这纸婚书究竟有什么意义?碰到了就结婚,碰不到现在也挺好,这要看缘分。着急有什么用?”
    美国有些高学历的“剩女”有令人羡慕的工作,生活圈子稳定舒适,经济条件良好。她们都不希望为了结婚而结婚,也很少希望回中国找一位伴侣,因为害怕对方为了美国身份与其结婚。她们有自己的择偶条件,却又不打算积极争取,信奉感情随缘,坚守宁缺毋滥的心情。
    有人在网上对比中美婚姻的时候这样说:“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处于中美文化交集处,华人们的婚姻观夹杂在两种文化中摇摆不定。
    美国华人男性与其它族裔女性通婚的比例约在10%,华人女性与其它族裔男性通婚的比例约1成7,美国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与外族裔通婚的比例远高于第一代移民。美国华人不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不论男女,嫁娶其他族裔,首选都是白人,其次是亚裔中的其他族群,特别是日裔女子,受华裔男子的欢迎。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2008年社区统计数据,2006年美国15岁以上的华人已婚的比例为61.3%,高于亚裔居民54%的比例,也远高于美国居民50.4%的比例。华人结婚率高但离婚率低,这大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美国华人的离婚率为4.4%,远低于美国10.5%的离婚率。

美国人为何不愿走进婚姻“围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