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战结束之际讲华人士兵上前线故事

(2010-09-01 10:46:48)
标签:

军事

伊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

战友

伊拉克

分类: 美国之窗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结束,这标志着持续了7年零5个多月的伊拉克战争,在字面意义上宣告结束。在美国派往伊拉克前线的总共150万人次官兵中,有华人士兵的身影。我以前采访过几位,在此对美国来说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让我们重温一下他们的故事。战争往往让生命显得更珍贵,真诚希望人类多点和平,少些战争。

 伊战结束之际讲华人士兵上前线故事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搜捕反叛分子)

华人士兵两上伊战前线死里逃生

 

    18岁移民来美的夏颢元,高中没毕业就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预备役,大学没毕业就被征召上伊拉克前线。两次上战场,数度死里逃生,夏颢元说:“经历了生死考验,我更珍惜生命。”现在夏颢元回中国发展,他说:“我的愿望是为促进中美友好做点事情。”

 

  羡慕军人自作主张参军受训

 

  在中国上初中时,夏颢元看过有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录像,留下深刻印象。1995年来美后,夏颢元在弗吉尼亚州上的是专门培养空军初级预备役军官的高中,他是学校里第一个中国学生。离高中毕业还有一年的时候,夏颢元直奔海军陆战队办公室。军方很快接纳了他,双方签了6年合同,从此,夏颢元成为海军陆战队的预备役队员。

  夏颢元说:“华人要提升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在个人素质修养、道德品性、文化知识和政治背景等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当兵是一个途径。”

  自作主张参军,夏颢元没有告诉家里人,直到高中毕业,快去南卡罗莱纳州的巴里斯岛海军陆战队基地军训时才告诉母亲。出乎他意料的是,平时很疼爱他的母亲并没有反对,只是给予一些叮咛和嘱咐。夏颢元说,这对他后来上前线是很好的安慰和推动。

  带着憧憬来到巴里斯岛,夏颢元没想到,表面风光的海军陆战队,背后付出的是残酷艰辛的训练。军训前期最难熬,好多同学想逃跑,教官却警告:离开巴里斯岛的最快途径就是按时毕业。

  军训学员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训练就是要把这些张扬的年轻人的个性磨平,然后再塑造团队精神和坚强意志。

  3个月的艰苦训练很快过去了,毕业那天,母亲来看他,她拿望远镜在队列中使劲找儿子找不到;儿子站在面前都不敢认,因为儿子不但黑了,而且瘦了20斤。她说:“早知道这么苦,我死活不会让他去参军。”夏颢元却说:“毕业的那一刻,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军训毕业后,夏颢元上大学,专业是电脑。因为有原先高中军校的经历,他当了班长。

 

  首上战场险些未出师身先死

 

  2003年3月,关于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的消息已在风传,但即将大学毕业的夏颢元没想到会这么快轮到自己。

  3月10日早晨,正在华盛顿家中过周末的夏颢元还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是军队通知:你的部队已经调动,3天之内到总部报到。夏颢元腾地坐起来,突然意识到发生大事了。

  母亲默默地帮儿子打点行装,此时,他们没有时间儿女情长。母亲只是叮嘱夏颢元:“儿子,上了前线,一定记住了,你是军人,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3月19日,伊拉克战争第一炮打响。夏颢元所在部队驻扎的科威特克曼多军营,被炮弹洗礼过几次。一次,大家正在帐篷里开会,突然听见哨子一样的响声。大家意识到是空袭,赶紧戴上防毒面具。炮弹没有爆炸,事后查明,如果爆炸,方圆500米都会被夷为平地,而这颗炮弹的落地点离他们的帐篷只有100多米。

  还未出师就逃过一劫。像其他多数没有参加过战斗的战友一样,夏颢元有点紧张。

  4月3日,夏颢元随先遣部队突进伊拉克,在卢美尼尔,他给当地市长选举当了几个月的市长助理,觉得挺有意思。

  在美国家里,夏颢元的母亲却是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每天盯着电视看。中国的亲友也跟着着急,每天像军事家似的盯着地图,凑在一起分析判断局势进展。

  夏颢元倒是经常打电话回家,他一点不说自己的状况,只说挺好的。他说,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因为刚开战,两军对垒,伊军显然不是美军的对手。当时美军开着悍马车,车门经常卸掉,也不需要开路和压阵的。

  当年9月底,夏颢元结束第一次任务,轮换回国。

 

  二上前线出生入死险象环生

 

  2004年8月底,夏颢元第二次开赴伊拉克前线,开始了8个月的任务。这次去的是战火最激烈的费卢杰,伊拉克抵抗组织改打美军不擅长的游击战,危险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夏颢元所在部队的职责是帮助战后重建,但其实当时仍是战火纷飞。

  一天,夏颢元与战友去费卢杰的一个小镇执行任务。他们开着四辆悍马,完成任务后,军官让本来开第二辆悍马的夏颢元,改开第三辆悍马。车刚开出5分钟,第二辆悍马就遭遇路边炸弹袭击,第二辆车的司机腿被炸飞,机枪手的脸被削去一半。

  当时夏颢元一下子就懵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眼前。如果不是临时调换,死的就是自己!夏颢元觉得特别难受,当天晚上,他用卫星电话给家里报平安,他没告诉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只问“家里人是不是都在为我祈祷?”家里说:“是的,真是在为你祈祷。”夏颢元说:“只有在伊拉克,我能真正感觉到某一时刻有人在为我祈祷。”

  还有一次,夏颢元与战友一起收尸的时候,一个战死的伊拉克士兵临死前将手榴弹的拉环卸掉,如果收尸人不注意,手榴弹的弹簧跳出来,就会引爆。夏颢元从尸体的包里拿出手榴弹时,弹簧蹦开了。他一下子愣了,大喊一声:“大家小心”,战友们顿时腾空而起,使劲往外扑,只听见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幸好大家安然无恙。

  夏颢元还亲眼看到战友被炸飞的情形。那是一次换岗时,战友驾驶的装甲车遭到迫击炮袭击,炮弹落在装甲车驾驶室,当时只见碎片乱飞,在10米开外,一只脚叭地掉在地上。在收拾战友遗骸时,他的心情特别复杂。

  几次劫后余生,夏颢元在庆幸自己命大的同时,称自己也变得麻木了,听天由命。同时,在出生入死之后,夏颢元又更加感觉到生命的珍贵。

  夏颢元说,在与伊拉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伊拉克人民非常友善、非常淳朴,“那个国家会有救的”。美军曾经雇佣一个70岁的老人当翻译,但工作了没几天就消失了。

  后来发现他被人处决了,因为他被认为是“伊奸”。夏颢元说,其实他是很好的人,很热爱自己的国家,憧憬着自己国家的未来,可惜没看到。

  2005年4月,夏颢元结束第二次任务回到美国。回来那一天,军属们都在部队基地翘首以待。彩球飘扬、掌声雷动中,美军跑步进场。夏颢元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回来了。我懂事了,不会让你再操心了。”母亲哭着,连声说“好”。

 

  回国发展希望促进美中友好

 

  2006年9月,夏颢元正式退役,在一家航空食品公司从事IT工作。他得到老板的欣赏和器重,上班4个月就被破格提拔,因为老板认为,经历过生死的人肯定错不了。

  夏颢元认为,参军对自己未来发展肯定会起到一定作用,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为人处事、个人修养等方面都有好处,而且少数族裔参军,更能被美国主流社会接受。夏颢元说:“很多美国人知道我上过两次伊拉克前线,都自愧不如。当兵为我带来掌声、尊敬和认可,是我人生道路上珍贵的回忆,虽然有些片断是痛苦的,但我挺喜欢这个过程。”

  说起未来的梦想,夏颢元表示,希望自己能为促进中美关系做点事情,“我希望成为外交官,可惜专业不对口”。夏颢元觉得,中国国内发展空间可能更大一些,而且有熟人、关系多,在事业上或许会更有成就感。于是,在离开故土13年后,2008年5月,夏颢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中国发展,现在北京的一个法资IT公司工作。

  对于有志从军的华人青年,夏颢元建议,作为军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保持冷静、严谨、细心、耐心,知道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作为普通华人,做自己想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

  夏颢元说:“政治太复杂,让复杂的人去做吧。我只做问心无愧的事情,做自己老的时候回顾一生不后悔的事情。”

伊战结束之际讲华人士兵上前线故事
(照片由夏颢元提供)
 

王念侃:参军对人生有天大帮助

挑战人生与入乡随俗


     1989年,14岁的王念侃跟随父母从山西太原移民来美国,从小就做军人梦的他1996年走上从军之路,选择了他认为最直来直去、最富有男子气概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3个多月的集训,使身体单薄的王念侃一下子壮实起来。更重要的是,王念侃觉得自己3个月学到了以往21年没有学到的东西,有了一个男子汉的责任感。本来不太同意他参军的父亲看着骤然成熟的儿子,不由地夸奖:“进海军陆战队,是你一生第一次做出的最好决定。”
     父亲是对王念侃影响最大的人。他告诫儿子:“要做就做最好的。”他还对儿子说:“人会为环境而改变,但环境不会为人而改变。”王念侃说,父亲的这些话让他受用终生,使他明白人生要勇于接受挑战--这是他选择海军陆战队的原因,也使他学会了入乡随俗的道理--这是他在军中成长的经验。
     1997年,王念侃被派往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冲绳基地,在万里之外度过了紧张而快乐的4年半。

新婚燕尔与生离死别

     2001年回到美国本土后,王念侃驻扎在海军陆战队北卡基地。他认识了一位华裔女孩,两年多的每个周末,他们都要往返于基地与女孩居住的城市之间的229.3英里高速公路上。
     正当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王念侃接到部队调令,要开拔伊拉克前线。明知此去艰险的女友同意将婚期提前,这让王念侃非常感动。2004年2月15日,结婚刚一个多月的王念侃前往伊拉克前线。分手时,妻子没哭,但离开基地后,她伤心得一路哭着开车走过那229.3英里。
     与很多初上前线的军人一样,刚到伊拉克的王念侃心中忐忑,听到风吹草动便会紧张地跳起来。久而久之,王念侃习惯了,麻木了,他说:“作为军人,要懂得轮到谁就是谁的道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伊拉克前线的气候恶劣,中午太阳下的地面温度通常高达160华氏度。到伊拉克一个月,王念侃体重掉了20多磅,更艰难的是战争带来的紧张忧虑与思念亲人之苦。王念侃明白,在前线,战友就是同生死、共患难的亲人。他说:“你的战友就是你的所有”,“我们完全靠着彼此互助走过这段难忘的日子。”
     2004年8月,在伊拉克前线度过5个多月后,王念侃随部队回到美国。与亲人相聚的激动与欢乐,难以言表,就跟伊斯特伍德的电影“Heartbreak Ridge”中表现的海军陆战队凯旋场景一模一样。前往迎接的母亲甚至没能认出黑得像烧炭一样的王念侃。

军旅生涯与感悟生命

     结束了8年半的军旅生涯,2005年,王念侃带着负过伤的身体进入北卡大学格林斯波罗分校,主修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辅修经济和信息技术。政府为他支付了所有的上学费用,更宝贵的是,军旅生涯完全改变了曾经不喜欢上学、自称不是好学生的王念侃。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学完了别人5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并作为全系 300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被校长邀请加入只有杰出人士才能加入的商务精英专业组织BGS。
     现在,王念侃在一家私营公司担任项目经理,手下分管的5个人年龄都比他大,经验都比他丰富,但他觉得管理起来得心应手,因为海军陆战队早就教会了他如何去领导,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老板对他也非常欣赏。
     王念侃说:“参军经历对工作和人生绝对有1000%的帮助,在海军陆战队历练出来的那种经验,那种责任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对于有志参军的华裔,王念侃给他们忠告是:不要害怕;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不要半途而废;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他建议,男儿从军,最好去海军陆战队,那里最能锻炼人。采访中,王念侃一直念叨着海军陆战队的好,言语中洋溢着曾经身为海军陆战队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信奉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名言:“有些人毕其终生,总怀疑自己对这个世界是否无足轻重。海军陆战队就没有这个问题。”
     经历了战场的生死考验,王念侃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捍卫生命的重要。他说:“在战场上很多人会告诉你,不必说是为国家去卖命,你是为身边的战友去卖命。”他认为,这是来自人性的、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

 

更多内容:www.uschinapress.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