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奶在美国无处遁形

(2008-10-05 00:54:30)
标签:

毒奶

奶制品

安全

食品

亚裔

美国

健康

    牛奶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每人年均消费量在300公斤左右,因此美国的牛奶安全事关重大,一度被视为防止恐怖袭击的目标之一。
    美国的乳制品的卫生与安全是由包括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疾病控制中心(CDC)、美国农业部(USDA)以及地方卫生和农业监管部门以及各地乳业协会共同负责。虽然也是“政出多门”,但由于美国法律严格、制度透明、媒体监督,还有社会诚信制度的良性循环,多年来美国国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奶制品卫生安全事件。
    其实,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食品产业也是乱象百出。以1938年国会通过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为标志,美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较大调整,扩大了FDA权力,制定了大量部门规章,所有食品都有标准,而且通过标签明示消费者。当局不断检讨和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美国终于成为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去年食品和药品安全风波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在公众的压力下,布什政府组成跨部门联合小组,由卫生部长挂帅,进一步改革产品安全监管机制,强调从生产到市场各环节的全方位监管,而不是事发后才在市场上“亡羊补牢”。
    美国食品安全讲究从源头抓起。以奶制品为例,农场中的奶牛多经过精心选种培育,其中9成为产奶量与奶中蛋白质含量高的黑白花奶牛;挤奶程序高度自动化,自动挤奶器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防止交叉感染;生产、运输、销售环节也是全程低温保鲜,严密监控检测。
    据最近研究,美国只有低于0.1%的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因为食品导致的疾病中,牛奶及其制品所占比例从1938年的25%降低到如今的不到1%。
    美国的监管机制有很强的预警能力,苗头初现,FDA或CDC马上发出告示,相关厂家尽速召回。例如此次中国毒奶粉事件,FDA在9月11日即向全美发出“健康警示”,奉劝民众不要使用来自中国的奶粉,而且尤其提醒亚裔社区:警惕中国奶粉非法进口到亚裔社区和华人超市。随后,执法部门即对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西雅图等华人聚居地的1000多家零售商店进行检查,没有发现中国产奶粉。尽管如此,9月20日,FDA再发告示,除了说明检查结果外,再次提醒民众不要从互联网上购买中国奶制品。
    透明的制度、公开的媒体、公众的参与,为预警制度提供了保障,使不法商人不敢冒倾家荡产和身陷牢狱之险,而出现事故的厂家也不敢隐情不报,只能积极处理善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