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震出开放透明

(2008-06-10 12:28:40)
标签:

奥运

民族主义

报道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

杂谈

    四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应对及时有力,媒体报道自由开放,这种状况在北京奥运会后会否持续?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谨慎乐观。
    正在布鲁金斯学会任访问学者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庞中英周二表示,四川地震对于中国就像911对于美国,对其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将来也许会改变中国,使中国与外部世界有更多更好的互动。
    庞中英认为,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中国社会空前团结,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发挥了领导作用,中国民族主义也正在发生变化。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胡伟星分析,3月份西藏和奥运火炬引发的民族主义传达的是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受伤害的愤怒情绪--不管我们做得多好,多么努力表现,都不会被西方接受。而抗震救灾中国有力应对和开放透明的做法,引发新的民族主义,使中国人思考“我是谁?”--中国人凝聚力和自豪感增强。
    胡伟星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状况能否持续到奥运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也正在探讨,如何推动这种窗口机会化作更好的政府运作。
    胡伟星对本报记者表示,相信开放透明的状况还会持续,因为这是一个转机,政府看到此次做法很有成效,与3月份时的状况有鲜明的对比,使政府相信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应对危机,并为国际社会接受;对内则可以提高管制能力和执政能力。
    因此胡伟星认为,虽然不排除奥运期间出现个别事件,但只要大的局面不变,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政府会在灾后切断和改变现有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