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人立遗嘱与数字遗产

(2022-04-02 14:23:44)

年轻人立遗嘱与数字遗产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近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白皮书对已经入库的22万余份遗嘱,通过大数据进行解读。

解析数据的意义,是重要的民生和政策数据参考。

1、立遗嘱人越来越年轻化。

截至2021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近31.5万人次,登记保管了22万余份遗嘱。

从数据上看,遗嘱人不断趋向年轻化,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

今年中华遗嘱库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

2、80后和90后遗嘱中,大多数涉及房地产。

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1204人,同比增长80%。90后的遗嘱中涉及房产的较多,有71.64%涉及到房产。据分析,该人群中,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比较常见,除房产以外,父母还会选择将股权挂名在子女的名下。

80后的遗嘱中,有97.67%是涉及到房产。据分析,超过一半的80后是通过自己和另一半的奋斗买房,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父母的资助下买房。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8%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4.13%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00后、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和数字遗产成为重点。

“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关于数字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字遗产章程》定义:“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遗产,即以互联网为承载形态的文字作品、资料、图片和影音,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的遗产。”

在实践中,这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包括货币(微信、支付宝等账户里的钱)、虚拟货币(游戏币、Q币、比特币等)、隐私(电子相册、电子邮箱)、自传(各大社交平台的账户)、数字痕迹(逝者的ID等在互联网留下的信息)等至少五大类。

4、遗产捐赠开始为大众所接受。

在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理念的影响下,中华遗嘱推出“遗产捐赠”服务。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在去世后将财产进行捐赠。大众已经开始接受遗产捐赠。

短暂的人生,漫长的道路。

挥手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放不下的东西。

看完《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遗产也很复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外,还有数字遗产,虚拟遗产……

遗嘱中的人生,令人感慨。

好好生活,活着就是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