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解读“十四五”规划,与房地产相关的10个要点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走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这一年很关键。作为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报告中有关房地产的内容不多,但无论在住房定位、住房供应体系还是土地制度、房地产金融等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表述。这是一份决定房地产未来5年发展的重要文件。
1、住房定位。“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房住不炒,抑制投资需求将是长期坚持的方向。
2、地方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地方城市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落实三稳,将全面实施“因城施策”。
3、关于房地产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这两段表达,与以往文件的表达的区别,是把“稳妥推进”中的“稳妥”两个字去掉了。“十四五”期间,明确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但没有具体时间表。4、实施金融安全战略,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1年实施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对开发商的“三道红线、四档管理”,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等等。其实都是这项规定的实施措施。防范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是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并将持续整个“十四五”期间。
6、户籍制度深化改革和大都市圈发展“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大都市圈蓬勃发展的5年,都市圈产生的新功能、新空间、新发展,值得探讨和研究。特殊阶段的中国大都市圈的房地产业态,将更多元、更复合、更有科技、人文气息。大都市圈的房地产,将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房地产的代表,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养老产业与养老物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发展机遇。大发展的时机即将到来。
8、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三大发展机遇已经突显:——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新发展。——城乡融合产生的新机遇。
1、住房定位。“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房住不炒,抑制投资需求将是长期坚持的方向。
2、地方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地方城市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落实三稳,将全面实施“因城施策”。
3、关于房地产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这两段表达,与以往文件的表达的区别,是把“稳妥推进”中的“稳妥”两个字去掉了。“十四五”期间,明确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但没有具体时间表。
8、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三大发展机遇已经突显:——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新发展。——城乡融合产生的新机遇。
前一篇:融创带给行业的四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