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2015广东县域房地产的转型升级
——赵卓文先生在2014年中国(广东)县域房地产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我觉得这次省房协年会定的三个主题非常好,抓住了当前的三个要点:一个是新常态,一个深转型,还有一个是县域经济,
2014年恐怕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很关键的转折年,到底是转向什么样的新常态,这个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015年我个人感觉会是比较难的一年,90后买不买房我们暂时不去讨论,但是我知道2015年公务员恐怕是不会买房的。由于需求下降,2015年的销售数据很难提升。从销售面积来看,2013年恐怕是广东房地产的阶段性的顶部,5年内都很难突破,广东房地产的空间难以放大。
一个是广东地区的地方房地产政策的反应滞后,这点会令我们丧失很多的机会。广州跟佛山相比,佛山在今年下半年松绑限购,所以销售量就上去了,广州却停滞不前。目前整个广东地区的房地产销售面积来看,只有一个城市是突破1000万平方米的,就是惠州。从销售面积来看,老大是惠州,不是深圳、广州和佛山,恐怕未来几年都是这样的。这几年看到广州的销售面积不怎么增长,佛山的销售面积不怎么增长,珠海也不怎么增长,所以未来的发展格局在哪?我刚刚听到蔡会长的报告我体会非常深,目前我们整个的广东房地产的发展是二八开,县域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占地面积大概是80%,但是房地产的量大概是20%,这个二八开的格局能不能发生改变影响很大,我觉得县域一级的房地产发展的推动是关键。
第二个房地产供求关系逆转。
第三个是城市发展空间变窄,包括深圳、广州、佛山,目前都面临城市空间不够,城市空间怎么去发展、拓展,有待探索。
第四个是地价、房价仍然维持高位。
现在到年底了,大家很关注几个问题,就是明年的销售量会怎样,明年的房价会怎样,明年的地价会怎样?我们公司这几年对珠三角的土地市场做了很系统的梳理,我们认为中心城市特别是广州、佛山、深圳这样的中心城市的地价,恐怕在短期两三年会有往下调整的必要性。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的压力。我们看到今年从10月份开始,虽然广州、佛山等地方政府加快土地出让,完成了土地出让金的年度任务,但是代价是调低了土地出让的预期。中心城区的土地价格往下回调可能是未来两三年的趋势。另外对于一些县域,特别是一些新型发展地区,土地价格和土地水平还在上升,以往非常偏僻的一些县级单位,土地价格100万、200万,目前仍然在上升通道中。
第一个是轨道交通的发展,目前广东地区包括城际轻轨目前有17条在建设,目前茂名到汕头现在开汽车车要七八个小时,但是再过几年,坐高铁三个小时就到达了。未来的轨道交通的发展会改变广东房地产的大格局。
第二个影响是互联网技术。2014年大家公认是电商年,电商对于房地产的影响会逐渐深入。
第三个是政策的推动和影响。2015年广东房地产会有很多的热点,包括:珠海的横琴发展超预期,房价已经4万以上了,发展非常快;广东的南沙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自贸区的发展……但是,广东目前对于这些新政策的预期,或者说我们做的准备还是不够的,自贸区会带来什么影响,广东的自贸区来了以后怎么迎接它,怎么制造出一些机遇,目前还没有准备好,对于推动地方房地产的发展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努力。
第四个就是产业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广东地区的2015年的经济下行的压力超过全国的水平。所以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恐怕2015年广东的房地产难创新高。
从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来看,目前对转型方面的认识是有误区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规模速度型”已经走到终点了,未来房地产开发要走“质量增长型”道路。但是大家想想看,在广州中心区、深圳中心区做一个投资强度很高的城市综合体,回报就会很高吗?其实到目前为止或者今后,广东房地产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规模速度型。不是大家不想要规模,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规模型,怎么上规模?县域一级的土地能不能让我们获得新的规模?我觉得是有可能,有空间的。
产品结构的转变,大家都很关注。在县域一级来看,调整是有必要的,包括当前的产品结构不是很合理,住宅和非住宅的比例失调。住宅类的内部结构也面临非常痛苦的调整,大户型的产品偏多的问题突出。
住宅类产品、常规的商业、常规的写字楼,在新的一年都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我认为未来更合适做一些逆城市化的产品,就是更低的密度、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以前我们太强调都市化和高强度的开发。
县域房地产要发展,老是通过性价比、低售价和低成本的发展方式做下去,做大城市的卫星城,做大城市的后花园。这些模式我觉得都难走下去,但是逆城市化的新型产品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第二点挑战就是房地产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这个是目前广东房地产的普遍现象。我们要好好分析一下每年房地产的销售金额里面的分成、流向是怎样的,我就发现这两年政府的收益是有保证的,地价越卖越高,政府收益持续上升,但是房地产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还有投资量和回报水平一直在下降。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趋势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有压力的,怎么找到新的盈利点和增长点,特别是土地怎么做深度的经营,这可能是未来的课题。因为我们土地的垄断和出让都在政府手里。
第三个挑战是广东城市化水平较高(达到67%),发展后劲不足。
第四个挑战是明年经济无人看好,特别是广东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第五个是房地产税立法进程加速,我相信2018年前这个税一定会开征,2015年到2017年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非常巨大。
在新常态下县域房地产的投资有机遇,也面临一个瓶颈,就是土地指标受限制。昨天有嘉宾探讨养老养生地产,现在地方政府养老设施的用地目前试点刚刚开始,别的地方连这个计划都没有,未来的发展受政府用地供应方面的影响。
中心城市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外溢效应利于县域地产的发展,这个也是比较大的机会。
集体建设用地合法流转带来新的空间,在过去的2014年,在广东地区还有一个事件值得大家去关注的,就是南海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试点,这个试点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个试点能不能在未来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和启发,特别是我们关注到像广东佛山的南海,土地使用强度已经达到53%,这样不搞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难以获得发展空间,必须释放这些空间,对于地产商来说我们能不能干出新的事情,这个确实是一个新的机会。
2015年,县域房地产的发展怎么转型和发展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里讲一个例子,就是佛山的广佛智城,一个是它是集体建设用地,第二个它又是几个零碎的地块联合起来做的,不是单一的一块地,由几个地方的集体建设用地联合起来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东西是挺有价值的,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这个项目。联合产生规模化,这样的效益也提升了。
第一个地方就是佛山南海的集体建设用地怎么流转,怎么发展。
第二个地方就是关注珠海的横琴,在政策的刺激下一个新区域,新的城市空间很短期就形成了。
第三个是惠东,看开发商怎样“下海”。
第四个是龙门县,看开发商怎样“上山”。
第五个是云浮,云浮在南广铁路开通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最后一个是茂名的水东,看政策和轨道交通的推动。
所以2015广东地区将县县通高速, 2020年是市市通高铁,对于地方的发展推动很大。
建议大家关注这6个地方。
转型方面总结一下,我建议大家还是关注空间上的战略转型,关注土地的深度开发经营,关注新常态下的适度规模化的企业发展。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