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过重是房价高企的重要原因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政府为了抑制楼价上扬,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干预政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穗七条”的出台。事实上,政府决心加大土地供应量以扩大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思路是正确的,具体举措也很具实操性,令万千市民对“降价”充满了期待。
然而,2007年的广州楼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光有“穗七条”,短期内要使广州楼价平稳下降,确实不易。政府似乎还有必要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如果在税收、土地政策和行业管理上没有“体制突破”或“政策突破”,广州楼价降也难。
要深层次解读广州房价,必须深层次解读广州商品房的成本。过去10年,广州楼价与成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楼价经常背离成本,而且波动很大。例如,2000-2003年广州番禺“平过自己盖房”的低楼价,又例如2006-2007珠江新城“超过成本一倍”的住宅售价,都是楼价大幅度背离成本的典型例子。
然而,2007年后,广州房价将有三个挂钩:(1)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挂钩;(2)与成本挂钩;(3)与住房需求挂钩。
这里只谈谈房价与成本挂钩的问题。
先看看广州商品房开发的成本。
1、土地成本。如果是公开招标、挂牌、拍卖出让,并且没有限制。土地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60%,平均不低于50%。例如2006年万科金沙洲地块,楼面地价4033元/平方米,而总成本肯定在7500元/平方米以内。
2、土建成本。以高层建筑(100米以内)为例,土建费用一般为1100-1600元/平方米。(不同企业管理水平不同,成本不同;不同体制的企业成本不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成本不同;不同建筑风格的造价也有差异)。
3、装修费用,现在广州的商品住宅一般都带装修。一些“豪宅”号称装修费2000-3000元/平方米,其实专业人士都知道,发展商“批量”生产,成本也就800-1200元/平方米。
4、期间费用。包括贷款利息(一般占总成本3%-5%)、管理费用(一般占总成本3%-5%),营销费用(一般占总成本2%-5%)。需要指出的是:近年广州房地产营销费用在逐年下降,融资成本却在逐年上升。
5、税费。在开发过程中,发展商要交纳巨额的税费。主要包括:
(1)市政配套费和垄断部门收费。约占总成本5%-8%。
(2)营业税(销售额的5。5%)及附加。
(3)预征所得税(销售额的6%左右)。
(4)土地增值税(增值的30%-60%,号称中国最高的税种)。
(5)土地交易税和房屋交易契税(1。5%-3%)。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实现销售后,其实15%以上要被税费收去,发展商的实际收入不到85%。这是楼价高企的重要原因。
回头看看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中的收益。先收一笔占总成本50%以上的“地价”。待销售开始后,再收销售额15%以上的税费。发展商受此挤压,焉能不“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断加价。
在成本与房价高度挂钩的今天,广州不可能有“廉价”的商品房,只可能有廉价的“新社区”、“三限房”或未来其它形式的经济适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