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赵卓文(
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两天在外地出差,在空余时间把易中天的《品三国》仔细看了一遍。颇有感触。
本人从小就是历史迷,《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早就看得烂熟。《三国演义》的故事,我可以从第一回说到最后一回。我相信,在中国,象我一样喜欢三国的人,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偏偏易中天的《品三国》如此流行呢?
主要原因有三点:
1、
增加了新卖点。如“曹操抢过关羽的女人”、“诸葛亮和刘表是亲戚”等等情节,在《三国演义》中是没有的,只是记载于《三国志》或别的一些正史、野史中。易中天可不管正野,拿起就用。我们都知道,99%的中国人都熟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面的东西就很不新鲜,90年代中央电视台拍的三国的电视连续剧,虽然很“忠实”于《三国演义》,但老百姓却偏偏觉得不过瘾。
易中天很聪明,在旧瓶旧酒中增加了新酒,令“忙于赚钱,无时间读书”的国人听到了新鲜的东西。
2、
用通俗的、群众的语言解读古代故事。如祢衡骂曹操,易中天就解读为“敢于骂当局”。这样的语言,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
3、
从政治高度阅读三国。中国人对政治比较关注,但《三国演义》里面却偏重讲故事,对政治缺乏正面地描述。易中天的《品三国》强化了“政治三国”的描述。别出心裁。
值得关注的是,易中天的书好卖了,别的模仿书也来了,目前关于三国的书籍已有十多种,连大名鼎鼎的柏杨先生(以《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而著名)也来写了一本品三国的书,与易中天
PK。凭易中天《品三国》一书的那么点货色,想保持持续热销,确实也很难,毕竟竞争对手已经不少。
易中天《品三国》的热销,也说明了当前国人的文化水平和修养水平也就那么一回事,大家能接受的,更多的是流行文化,而非学术文化,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品三国》无非是流行文化的一种而已。
更多资讯请参阅同创卓越公司网站:
(www.gztczy.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