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600年前的火种如何保存?

(2007-11-09 17:04:00)
标签:

知识/探索

考古

火种器

仰韶文化

保存火种

分类: 寻找自然的智慧
5600年前的火种如何保存?
 

根据火种器的结构考古学家可以推测出它的功能,复原场景中的男女则分别演示了如何利用它来点火和加入黑炭,准备封存的过程。            绘图/任超

 

这只其貌不扬的手工粗砂陶器,有可能帮助人们了解5600年前的人们如何保存火种。

这只陶罐最近出土于河南洛阳,当地的考古工作者在对孟津县寨根56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时,在一座房基中发现了它。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的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件“火种器”。这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

“这件器物出土于一座房基内的炉灶旁,与它相伴出土的还有釜、盆等生活用具。”负责这次考古工作的洛阳文物工作队研究员李德方说。这件陶罐高11.8厘米,底径9厘米,口部较小,为4.5厘米。腹部有孔径2厘米的两个对称的孔,底部也有这样的一孔。“这样的结构不可能用来盛放液体,而是较大的固体物质。同时,同时期的生活用具陶器的陶胎大约为0.3-0.5厘米,而这件陶器的陶胎厚达1厘米,陶质为掺有粗砂的红陶。这些都是这件陶器需要耐高温的表现。”

经过推测,火种器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把燃烧的火炭投置于陶罐内并在其上覆盖黑炭,适度封闭口部,置于空气流通处。陶器腹部的孔可以让少量空气充入器内,并保持空气循环,保证了火种缓慢而持续地燃烧。采用火种时,打开口部并借助吹火具吹火,燃烧的火苗便可点燃其他柴草。晃动火种器,底部的孔可以排去炭灰。续上黑炭,火种器便如同一个小型火炉一样,长久贮存火种。

这种保存火种的方式,在民俗学中得到了旁证。李德方说:“其实在今天的豫西、汉中、四川山区一带,这种带火的方式仍留有遗迹。在瓷质或者其他材质的类似器物中,加入燃烧的火炭,可以保持3-4小时,足以让冬天上学的小孩带上作为暖手炉。”
 
注:此文已发表于《华夏地理》2007年11月杂志,未经本人或者杂志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日的夜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