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鳍豚“死而复生”

(2007-09-27 12:51:40)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寻找自然的智慧
 

白鳍豚“死而复生”

 

对于白暨豚的美丽,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只能通过饲养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研究所的淇淇去领略(上),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白暨豚也在2002年因衰老而死亡,且未留下任何后代。供图/王丁

 

 

不久前才被科学家宣布灭绝的珍稀物种——长江白鳍豚,应该还活着。一个多月前,有人在长江里拍到了它,并得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专家的确认。

在2006年底 “寻找最后的白鳍豚”科考活动中,中、美、英等六国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考察了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历时38天,总行程3436公里,最终一无所获。今年早些时候,《生物书简》杂志(Biology Letters)发表了科考队的报告,英国媒体在援引该报告时称,专家们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但中国水生科学家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的王丁博士强调:“没有找到白鳍豚不代表白鳍豚已经灭绝。”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以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由于上一次发现白鳍豚是在1997年,因此“目前尚不能断定白鳍豚灭绝”。不过王丁同时也指出,白鳍豚的确面临灭绝,可以说是“功能性灭绝”了,即物种因个体数量特别少而丧失了种群繁衍能力。

白鳍豚的逐渐消失,是繁忙的长江航运、水体恶化以及过度捕捞产生的副作用造成的。有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中下游尚有400多头白鳍豚;90年代初,减少到200多头,到1997年再次考察的时候,只发现了13头。

但是就在这令人沮丧的消息发布没多久,8月19日,一位安徽铜陵市民在自己用DV拍摄的画面中,发现了白鳍豚。拍摄地点是铜陵段的长江航道,因为不是主航道,往来船只少,并且恰好是去年科考时的一个盲点。王丁和他的同事们根据画面中动物的行为、颜色、形状以及呼吸频率,判断它应该是白鳍豚。王丁说,他们即将去铜陵寻找这惊鸿一瞥中的美丽生物。

 

注:本文已发表于《华夏地理》杂志10月刊,未经本人或者杂志社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