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人物百像 |
平凡的男孩
1942年1月8日,斯蒂芬·霍金生于英格兰的牛津,这一天恰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父母都不是富贵人家,但都受过正规的牛津高等教育。父亲从医,研究热带病,母亲做一些社会性的工作。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正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但相对而言,牛津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因为英国承诺不轰炸海德堡和哥廷根,德国则以不轰炸牛津和剑桥作为回报。家庭较浓的文化分为和和平的环境,让霍金有一个无忧但也平凡的童年。
他像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在托儿所嚎啕大哭,渴望玩具火车,听邻居家的小孩在炮弹坑里讲足球和拳击,而这两项运动在霍金家里是绝对禁止的。他也渴望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或者拆开有趣的东西以探究竟,但他的手工似乎总也根不上他的思维,他制作玩具模型总需要别的孩子帮忙,拆开东西复原时总是束手无策。但不论怎么说,这个多话、富有想像力的英国小男孩还是在他的童年时代就表现出一些天分。他曾设计了11种通过不同的门窗组合路径进入自家房子的方法;10岁的时候自得于给小伙伴们设计一些复杂的游戏,然后看他们数小时束手无策。
上学后的霍金依然是个普通的学生,尽管老师们承认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得过前几名,而且他的作业很不整洁,字写的一塌糊涂。霍金热衷于数学和化学,15岁时,他决定学习物理,因为他觉得物理才是最基础的学科。
17岁时,霍金进入了牛津大学,像所有战后迷惘的青年一样,他仍然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对一切厌倦,喝酒,与同学一起游荡。他自己曾计算过,在牛津的3年,他总共只有1000小时用来学习。所幸的是,他总能在事关重大的各种考试中通过。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他读博士。申请剑桥大学的博士是,霍金曾惴惴不安的等待着考官的通知,他说:“他们给我一等,我就去剑桥,给我二等,我就留在牛津。结果,他们给了我一等。”
病魔来袭
在牛津的最后一年,霍金发现自己的手脚越来越笨拙,还老是无缘无故的摔倒。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征兆的严重性。次年,霍金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宇宙学博士。不久,专家确诊他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无药可医。这种病在英国被称为运动神经细胞病,它会使人全身的肌肉逐渐萎缩,最终导致全身瘫痪,危及到呼吸系统时,人就会窒息而死。医生预言,这个年轻人活不过两年。
这无论对谁都是一个晴天霹雳,年轻的霍金不知所措。医生也爱莫能助,建议他回剑桥去接着研究宇宙。病情的恶化比研究的进展要快,霍金预料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一起都了无生趣。他梦到自己被处死,还梦到自己死前去救别人,于是他想,也许自己在死前还能做点什么。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给了他最大的支持,漂亮的女大学生简·瓦尔德答应了他的求婚,这使他觉得人生有了希望。
1985年,病魔有一次袭击了这位本已残弱的人,霍金因为肺炎做穿气管手术,丧失了全部说话能力。有一段时间,在他使用声音合成器之前,他与人交流的惟一方式是扬眉毛——对方站在拼写板前指对了他想要的字母,他就扬眉毛,这样把单词拼写出来。
尊为“宇宙之王”
也许是霍金觉得自己命不久矣,随时可能没有明天,所以常常大胆地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理论。他新鲜的想法一个接一个的提出,尽管不是个个成功,但这确实是他在科学界树立起名望的原因之一。
在霍金的理论中,对黑洞、夸克、反物质、时间箭头、遥远星系、带味粒子、自旋粒子的深入研究,使人类揭示关于时空本质的谜底变成一件可以期待的事情。他的几项学术成果,任何人取得其中一项,就足以可以名垂不朽。由于这几项成果主要在宇宙学领域内,他被人们视为宇宙学的代表,尊为“宇宙之王”。
霍金的科学成就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74年,在他发表“霍金辐射”之后几个星期,英国皇家学会宣布他当选为该学会成员,成为这个世界闻名的学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员,那一年他32岁。1978年,霍金获得理论物理学领域的最要荣誉——“爱因斯坦奖”;1979年,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霍金当选为剑桥的“卢卡逊数学教授”。这是1663年由一位卢卡逊爵士捐资设立的职位,任期30年,牛顿是他的第一位任职者。其后,这一职位的任职者几乎都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此外,霍金还获得各种物理和数学领域内的大奖。他还是数十所大学的名誉教授,许多学会的名誉成员,被学术界公认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学术成就为霍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尽管在他的理论中,上帝变得无处藏身,1875年,梵蒂冈教皇却步下圣殿,授予他“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称号;1981年,英国女王封他为荣誉骑士;1982年,霍金被授予英国爵士爵位。
生命中的两个重要女人
对霍金来说,他的病除了最初的悲哀之外,几乎没有带来太大妨碍,他和他的家庭尽量过一种平常人的生活。这也许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有关,这就是他的前妻简·瓦尔德,尽管霍金本人也许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
在霍金得病的前几个月,他邂逅了年轻漂亮的简,他们彼此吸引,深深相爱。简当然知道霍金得的是什么病,她也经历了种种压力,但她说:“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我相信斯蒂芬也会非常爱我。”1965年7月14日,这对真诚相爱的年轻人结婚了。
在最初的拮据之后,霍金的成功和简的大力支持为家庭生活带来了转机。在这当中,简功不可没。她不仅亲历亲为地照顾霍金的一切起居生活,操持一切琐碎家务,在工作上还帮霍金打印论文、校稿、翻译等其他事情。简几乎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抄写霍金那些潦草的、可能解开宇宙奥秘的论文稿,修订拖沓的语法(作为文官的女儿,简受到过着良好的语言教育)。《时间简史》的西班牙文出版时,简做了全文校对,并在发行仪式上为霍金做翻译。
1967年5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罗伯特出生,像所有其他的家庭一样,孩子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其后,他们还生了女儿露西和次子狄莫西。
然而,成功也让他们失去了家庭的平衡。1995年,由于各种原因,霍金和伴随了自己近30年的妻子离婚。4个月后,他和自己的陪伴护士琳娜·梅森结婚。
走出学院的“科学先生”
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真正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斯蒂芬·霍金这个名字的,时他的宇宙学科普读物《时间简史》。这本探索时间的本质和宇宙学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当代经典著作,自1988年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畅销数榜上排名据高不下,至今已译为近40中语言,仅在中国大陆就再版了5次。《时间简史》的巨大成功证明了霍金不仅是优秀的理论科学家,也是优秀的科普作家。
这本畅销全球的科普作品,加上作者本人巨大的科学声望和奇迹般的身体状况,使霍金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人们看来,霍金就是和宇宙学、和科学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先生”。
2001年秋天,霍金的又一部通俗著作《果壳里的宇宙》出版了。他说,与《时间简史》相比,他希望这本书可以浅显一点。但其中某些章节中谈到的概念,也是这两三年内才出现在理论物理研究中的,连很多物理学教授可能都还不知道这些词汇的含义。这些概念背后的数学相当高深,会吓退很多想要一探究竟的人。尽管如此,霍金还是希望把“这些新的发现以及不断浮现的宇宙的真相”写进书里,因为他“希望和大家分享它们所带来的激动与喜悦”。在书中,霍金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展现了一位同命运不断抗争的顶级科学家面对未知所保持着的童稚的好奇心和无畏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寻得最纯真的喜悦。
除了著书,霍金还热衷于发表演讲来讲述他的理论。在完全失去语言能力之后,他使用一套专门为他设计的电脑程序,用会动的几根手指选择字母,组成单词和句子,再输入到声音合成器中,一段一小时的演讲,他往往要准备十几天,才能录成磁带,在演讲时播放。
2002年,霍金度过了他的甲子之年,全世界的科学界人士为之庆祝。在他与病魔抗争的40年里,他不断地创造着科学上的奇迹、医学上的奇迹和人生的奇迹。
注:此文已发表于《中国科技纵横》杂志2002年9月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