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阿格拉城往西约4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为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古城,被印度人称作“胜利之都”。这座古城在1571年-1585年的14年间,曾是莫卧尔王朝的皇宫,当时的统治者是阿克巴大帝,他也就是那位建造泰姬陵的皇帝沙贾汗的祖父。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是一座规模达4.5平方公里的宏伟建筑,其中的宫殿、清真寺和城墙等古迹,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阿克巴大帝时期的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内部结构至今仍是美丽壮观,然而可惜的是,这座名为“胜利之都”的皇宫,却因缺水问题,在阿克巴大帝死后不久便遭到了遗弃。
我们从阿格拉坐出租车前往这座古城,一路上大雾弥漫,40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多小时。
▲2、1986年,这座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游客走进这座昔日的皇宫并不要买门票,但需费点劲登上这高高的四十多级台阶。
▲3、这是古城的南门,也是如今进出古城的主要入口,像大多数景点一样,门前聚集了不少做旅游生意的印度小商贩。每位游客都必须脱鞋才能进去,当然可以花点小费让门口的印度人照看。
▲4、整个皇宫都是红色沙岩石砌成,局部装饰着白色大理石,造型奇特精美。
▲5、这是一座足以与泰姬陵媲美的古城堡,除了外形壮观、面积宽广外,宫殿构图之优美、内部设计之精巧,的确与泰姬陵不相上下,进入宫内,游目四顾,感觉内部建筑保存得相当完整,其中有不少石柱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构图设计可看出是集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艺术之大成,令人叹为观止。
▲6、阿克巴大帝对宗教的宽容和虔诚以及对文学的造诣,使得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建筑风格混合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精华。现在每天都会有很多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从全国各地来这里膜拜。
▲7、参观和膜拜的人们从高大的拱形石廊中穿过,整个画面有些类似“耶稣受难记”片子里的场景:虔诚、笃信、热闹、扰攘,交错成一种奇特的氛围。
▲8、红色沙岩石的主体建筑,装饰着刻有精致花纹的白色大理石,突出体现了莫卧尔时期文明的辉煌成就。
▲9、
▲10、为何选在这里建皇宫呢,据说当时阿克巴国王一直为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苦恼,某日路过西格里镇,遇见一位先知沙林,自称能预卜未来,便请其指点迷津,沙林预言阿克巴必须将妻子送到西格里镇居住才可获子继承王位,阿克巴便依计而行,不久他的祈求竟应验了,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个男孩,为了感谢神灵,他决定建一座新皇城来纪念王子的诞生,——这就是莫卧尔“胜利之都”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来历。
▲12、得子之后的阿克巴大帝将首都从阿格拉迁移到了西格里,在此花了五年时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宫。
▲15、但是好景不长,因为选址不当,这里的水源短缺无法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在阿克巴大帝死后不久,这座好不容易建起来的皇城,在短短14年后便只好废弃。
▲16、迁都是个劳民伤财的事情,短短十多年里两次迁都,给莫卧尔王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没有阿克巴大帝一时心血来潮的折腾,也不会留下这片曾经辉煌壮观的建筑群。
▲11、
▲13、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巨大工程,它更以自身的质量、规模、建筑风格的变化多端而为后人所瞩目,这里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建筑群。
▲14、
▲17、每天从印度各地前来古城观光的游客还不少。
▲18、
▲19、
▲20、古城的建筑风格清新而富有创造力,如同其他保存下来的莫卧尔帝国的古建筑一样,这里的大多数建筑物都是将印度和伊斯兰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主体建筑一般采用了印度风格的梁柱并配有伊斯兰式的拱顶。
▲21、
▲22、
▲23、
▲24、
▲25、
▲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