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开平的城镇和农村,有一种乡土建筑极具特色,闻名全国,这就是星罗棋布的各式碉楼,它几乎是侨乡标志性的建筑。这种乡土建筑广泛分布在开平各地,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在2007年6月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9月14日,一个阳光有些炽热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开平的碉楼群中。从广州到开平,约2小时的高速路,很方便很快捷。我们看的碉楼计有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村碉楼群、锦江里碉楼群和三门里的迎龙楼,最后到了赤坎古镇。这一路的观赏,发现除了我们,竟无其他游客,真让人感受到了开平碉楼的孤独与美丽。

▲1、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品类繁多,造型别致,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2001年,开平碉楼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自力村现存的碉楼有15座,是开平碉楼最集中的村落。进入村中,只见众多的碉楼错落排列,式样是中西合璧,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3、自力村最有名的碉楼是铭石楼。铭石楼有六层之高,是方润文先生1925年从美国芝加哥回到自力村买地所建。

▲4、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5、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6、散布在田间和绿树丛中的碉楼,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和张扬。

▲7、开平碉楼均为多层建筑,一般为五、六层,甚至八、九层,远远高于周围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

▲8、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是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花园别墅。

▲9、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迎龙楼是开平碉楼中最古老的建筑,已有440余年的历史。已是斑驳的墙,散发着陈年的熏香,岁月只会增添她们的古韵风情。

▲10、蚬冈镇的锦江里,村后排列着三座最具特色也最为古朴的碉楼,分别是瑞石楼、升峰楼和锦江楼。感觉这是开平碉楼中最值得看的碉楼。

▲11、升峰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

▲12、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3、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

▲14、瑞石楼是开平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最好的一座碉楼,号称“开平第一楼”,座落在锦江里村后左侧,建于民国十二年,楼主黄壁秀,号瑞石,故名“瑞石楼”。

▲15、由于是家族私楼,各楼层都有生活用品的摆设,据说还都是用的进口木材做的家具。
▲16、楼内厅堂,传统文化气息浓厚。
▲17、做饭的厨房,小巧精致,非常实用。
▲18、在楼顶有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拱券组成的柱廊,造型颇为别致。
▲19、仿罗马的托柱增加了碉楼建筑立面的效果。
▲20、瑞石楼的匾额为当年广州六榕寺主寺铁禅大师所书。进瑞石楼需另付币20元。

▲21、马降龙碉楼群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掩映于茂密的树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但也给拍摄带来不便,许多碉楼都无法照全。

▲22、赤坎古镇是座具有350多年历史的古镇,具有着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也是著名的侨乡,镇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

▲23、赤坎镇向来以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淳朴的民情民风而闻名远近,其中尤其以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最为出名。

▲24、一条潭江横贯全镇,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被许多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25、三家巷,顾名思义就是三户人家组成的一小片住宅区。分别是陈家、何家、周家。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珠影在这拍摄我国著名作家欧阳山的作品《三家巷》后,此后几十年间,这个小镇便成为影视剧拍摄旧广州和旧香港的最佳场景。
▲26、回首开平碉楼,不禁想到林俊杰的《江南》:“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