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西部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有一个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举世罕见的浩大地下工程,自从18年前被几个农民无意中发现后,至今仍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竖立在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和游客的眼前。这就是被世人惊呼为“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
这是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一个坐北向南、背山面水的小村落,自古就有“风水宝地’之说。站在村前眺望远处,一条衢江环绕而过,视野开阔,颇有神往缥逸的感觉。山间有众多水潭,均深不见底,故这些水潭均被称为“无底塘”。水潭成了村民长年用水的水源。
然而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竟隐藏着24个大小不一的“无底塘”。它们均被水淹土埋,加上洞口岩块崩塌,所以难见真容。
直到1992年,神秘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终于“水落石出”,从此将世人带入了一个更为神秘的地下世界,为人类展现出又一个可以与UFO相提并论的世界之迷。龙游石窟,其宏伟壮观的气势,扑朔迷离的奇迹,令人惊叹叫绝,也让人百思不解,成为谜团百结的千古之谜。
龙游石窟马上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有专家考察后评价:龙游石窟是继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世界八大奇迹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国内考古界、建筑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到龙游来探秘。当地政府如今已开发出其中的5个洞窟供游人参观。这是我们前往石窟参观的长廊。
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规模宏大的洞穴、刀削斧劈般的石壁、巧夺天工的凿痕,无一不在震撼着人们的眼球,教人难以想象千多年前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这里的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它们的形制、规模都大体相当,面积小则数百平方米,大则逾千平方米;洞高在20至40米不等。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
洞中有2至5个粗大石柱撑顶,其横截面均为熨斗状,大者需5人合抱;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气势磅礴、瑰丽壮观。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项部,多则四根,少则一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从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条宽大石阶,石阶呈波流形;每个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两个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
石窟项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
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无一例外地凿刻着细密的斜纹,状若虎斑。
大批专家和学者纷纷对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种不同的推想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众说纷纭。
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
有人推论石窟的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历史,星转斗移的岁月,旱涝战火的洗礼,背天的山坡已变迁,裸露的岩石也风化,而石窟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态、纹路、痕迹却依然如新,犹如昨日所为。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石窟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
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完成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实在让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而窟中的重重谜团,更使得参观者“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令人欣慰的是,龙游石窟现已被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加以保护,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议事日程。毕竟,龙游石窟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