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张谷英村踏足寻古

(2009-12-05 15:24:42)
标签:

张谷英

古村落

摄影

旅游

自驾

分类: 我行我摄

     从长沙去张谷英村很是方便,先走京珠高速公路再转一条水泥路,距离150余公里,一个小时加四十五分钟车程。如此便捷的地方我却从未去过。知道张谷英的名声已有好多年了,也许正因为觉得近,倒是没有急着去的念头。这几天拿着照相机在寻寻觅觅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个宝贝地方。这个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拥有众多明清建筑风貌的古建筑群,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中国古代风水典范的村落,这个被大大小小摄影镜头拍烂了的地方,终于迎来了我踏足寻古的一天!

 

     从停车场出来即可看到村头的一块刻有“张谷英”的巨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八年前这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被授予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张谷英村的主体建筑分为“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部分,总建筑面积达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有1700多间,天井200多个。被人称之为“民间的故宫”。堪称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村中议事堂的大匾,村民们在此集思广益,决策各项大小事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村中的大小厅堂相连,天井棋布,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畔溪长廊,廊里用青石板铺路,沿途可以通达各家门户。村民在廊内行走,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仿照当年村民们碾米而修造的米坊。游客多的话好像还会有现场表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屋场里巷道很多,它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所有巷道加起来总长度近1500米!

到张谷英村踏足寻古

 

     感觉村中做豆腐的作坊好多。从这扇洒满阳光的窗户里可以看到一位村民在紧张忙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天井的好处很多,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风,夏天可以在此乘凉,小孩可以在此嬉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天井一角的地下有下水道,雨水可以从下水道一直流到外面的沟渠和溪河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长廊旁,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渭溪河水迂回曲折穿村而过,今天却没有见到流水潺潺的景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族居在古屋里的张氏后代,谨守着先祖的千古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几百年,世传不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循规蹈矩的孝友家风熏陶着张氏后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为游客们提供餐饮服务的民俗餐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正在炸油豆腐的大师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王家塅大屋的堂屋里,人们在古香古色的环境里品尝农家菜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所久未修缮的房屋了,十分破旧,看来也没有人居住。

到张谷英村踏足寻古

 

     这地方叫“绣楼”,应该是给尚未出嫁的大家闺秀住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张谷英村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大价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现在的村民在古屋里随意摆放东西,似乎完全没有保护和修饰古建筑的意识,令人叹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对于这样混乱参杂的古建筑环境,叹息之余,我们只能做些抢救性的拍摄,可能再过若干年就会完全看不到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百步三桥,一条沿着溪流而建的麻石路形成路桥相连的景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00年前的张谷英在此定居,尊奉孔孟之教,在族人中宣扬宗亲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背靠青山的古村落,廊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

到张谷英村踏足寻古

 

    这样的房屋的确有些年代了,现在还有张氏后代们在居住生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