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2019-11-05 08:19:13)
标签:

旅游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说事

翠屏山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翠屏山,位于平阴县城西南12.5公里。以其山势奇峭巍峨,松柏苍郁茂密,恰似一道景色秀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关于此山名为“水山”的来历有二说,一说:因山上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当地人俗称为“水山”;另说:此山是旧时城中目测洪水深浅的标志物,故原名“水山”。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翠屏山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甚多,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因青葱翠绿,嶂列如屏,故名。山间古迹甚多。山顶主峰称宝峰,上建"玉皇庙",庙门在南,石砌拱形。庙为二层,于门内沿石级可登。门外有石桥,桥侧植翠柏各一株,俗称“二柏夹一桥”。门内为小院,正中建玉皇阁,阁下层辟石砌券门,上层顶之四隅建筑为三角形雉堞式,似鸟展翅。中砌垛孔短墙,若西欧古堡,风格奇异。玉皇阁院内西侧,存有“多佛塔”,因塔身嵌石佛多尊而得名。该塔建造于唐贞观四年(630),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由青石构筑,八面,密檐十三层,通高19.7米,塔形雄伟,简洁古朴。每层东南西北四面,皆辟佛龛,内嵌雕石佛像,原有104尊,现存88尊。佛像结跏趺坐,背后饰佛光唐草,具有显明的唐代风格。塔顶置铁制宝瓶冠刹,高1.9米,于明嘉靖六年铸造。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山西侧半腰处,为宝峰寺之址。此寺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由慈净和尚创建,初名“保宁院”。金大定三年(1163)重修,改称“宝峰寺”。历经明清扩建,规模递增。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玉皇阁、白衣阁、天王殿、八仙阁、碧霞元君殿、关帝庙、灵官庙、倒影庵、戏楼等。现大多倾圮,但遗迹尚存,并遗有明、清石碑甚多。北侧峭壁之上,镌有佛像二窟,内雕菩萨、佛像12尊。据造像题记载,为唐天宝十一年鹿崇贞敬造。此处山势奇绝,峭壁之上,生有多种树木,以桧柏为佳。墨绿丛中有一巨石,耸立突兀,上下两叠,侧刻“叠翠石”三字。石下天生一穴,称“银宝洞”,山风徐吹,如哨音悠扬。该石缝隙中,生古柏一株,巍巍然悬于高空,树干拧生,根似鹰爪,冠盖阔大,枝叶繁茂,人称“水山叠翠”,为旧时平阴八景之一。此外,在山西南侧尚有“石门槛”、“试剑石”等景观。下图分别为“石门槛”与“试剑石”。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少岱山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谷山也叫少岱山,顾名思义为“小泰山”,位于谷城,也就是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距平阴县城西南25公里,南北走向。山长约1公里,高82.1米,面积约80余万平方米,东西两侧都建有房屋。《兖州府志》载:“少岱山在东阿城东一里,横亘廓门。以其在岱宗之西,故名少岱”。少岱山本是泰山山脉向西延伸的尽头,在黄河(古济水)的东岸。向西即是一望无垠的鲁西大平原。少岱山,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6天山会,届时四方游客商贾,云集古城。山会规模之大,百里之内城少岱山 镇庙会难与其相比。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少岱山顶北端的台上建有碧霞元君祠,即俗称的泰山老奶奶庙。祠东有管仲亭,东阿(古为谷城)在春秋时曾是齐国名相管仲的采邑。亭原在老城,年久失修不存。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于1988年在少岱山重建。石座木结构,六角单檐式仿古建筑。亭上彩绘管仲政绩。登亭,东阿风光尽收眼底。元君祠南,19896月建起吴鸿渐烈士纪念碑。吴鸿渐原任中共平阴县委副书记,19396月在王楼村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于东阿老城,时年24岁。碑的周围建有1米高的特制水泥栏杆,四个角植有4棵苍劲挺拔的五针松。

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从山西盘路向上攀登,至山崖高处,有一巨石隆起,刻有“三笑石”。相传明朝东阿县城(今东阿镇),有三位老人,均近百岁,每天早起均从西盘路攀登少岱山。三老常相聚于巨石上谈天说地。一天,谈到养生之道,于翁说:“我坚持饭后百步走”,邓翁说:“我是吃饭少一口”,然后,张翁慢吞吞地说:“老汉活到九十九,只因老婆长得丑!”于、邓两翁,听到张翁坦率诙谐而含义深刻的话,都捧腹大笑起来。后人在这块隆起的巨石上,镌刻了“三笑石”三个篆字。

关于米芾“第一山”题词历下山色之三十——平阴的名山(2)


许多人认为“第一山”是米芾为谷山书写的,而不是为泰山书写的,米芾盛赞的第一山是“谷山”,而不是泰山。泰山岱庙汉柏院内的“第一山”碑,是被人们拉到泰安岱庙的,这块米芾所书“第一山”碑,原立于平阴县东阿镇的谷山。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对谷山十分敬仰和崇拜,他来到谷山特地书写了“第一山”碑。一是寓意伏羲“谷文化”天下第一;二是指为大汉朝一统天下立下头功的黄石公、张良。总的说“第一山”不是山第一,而是人文天下第一山,中华文明第一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