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2019-11-04 09:11:37)
标签:

旅游

文化

休闲

杂谈

大寨山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大寨山平阴县洪范池镇东南的东峪南崖村东,距平阴县县城约30公里,海拔494.8米,为平阴县境内最高峰。清咸丰年间,当地居民因避战乱,于上建房扎寨,石室、寨门尚存,故名。大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浪溪河源头和洪范池泉群的水源涵养区。20112月,大寨山刘公墓凿崖碑被中国世界记录协会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凿崖碑。此山古名大壏(ln)山,因狼溪河发源于此,故又名“狼山”(一说因山脚狼泉得名)。相传,古时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唯独此山露在上面,所以也称其为“浮山”。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大寨山素以“险、奇、秀、幽”著称,山顶两峰南北对峙,两峰间有石梁相连,人称“天门观”。 大寨山四周几乎全是悬崖绝壁,仅有一道极窄山门与外界沟通。石梁蜿蜒曲折,犬牙交错,长约50米,顶宽仅2米余,最窄处不足1米,两侧至底均有几十米。如遇阴雨天气,一侧云雾迷漫,另一侧则一草一木,清晰可见,为攀登大寨山之最险绝处。相传心地不善者难以通过,故又称此处为“扪心桥”。明万历年间文学家于慎行于此经过时,提心吊胆,冷汗浇身,过后甚为庆幸,遂写“阿弥陀佛”四个大字刻于岩顶。下图为“扪心桥”。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北峰为主峰,景观众多,诸如透风崖(“崖”字在当地按地名异读作yái)、锦屏岩、天乳泉、王母台、劈雷洞、宝泉、大黄牛、透米缝等,尤以透风崖、锦屏岩最为壮美。锦屏岩,又称滴水崖,平展嶂列,上有清泉。北侧的透风崖两壁矗立,高约10米,中间缝隙1米余,从一侧看去,仅见一线蓝天。山风吹来则作响。若值阴雨之前,浮云从石缝中穿过,曰“监山出云”,为古东阿八景之一。

云翠山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云翠山,位于山东平阴县洪范池镇政府南2公里处,大寨山西。山势南北走向,山脊约5公里。遍山林木青翠,荫接影连。峻峰陡立,奇景叠献。山泉流淌,浸花润木。云翠山两侧分别有一条山谷,是黄河支流浪溪河的两个源头(西源是正源)。山寺隐约,古迹众多。这里林深、寺幽,泉清、峰秀,堪称休闲旅游佳景。主要景观有天柱峰、笔架峰、子陵寨、南天观、日月泉、墨池泉等。 到云翠山去游玩,原来有石砌盘路通到南天观。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2000年春,洪范池镇政府为了方便人们旅游,投资100多万元,修成了1700多米长的环山公路,直通南天观。这样一来,南天观就成了人们游云翠山的第一景观了。南天观当时是闻名的四大观(北京白云观、济南长春观、邹城峄山长青观、洪范南天观)之一。此观创建于1248年,建成于元代至大四年(1311),明隆庆年间重修。道士冢葬历代真人,墓葬群现存石碑部分完整,碑文清晰可见,大部分石碑残缺,但残留的碑文仍清晰可辨。该墓群在山东乃至全国也非常罕见,对于研究南天观建观以来道教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天柱峰,是云翠山上最高点,海拔474.9米。山顶立一陡岩,长500余米,高30米,悬崖陡峭,真可谓“削成四方,壁立万仞”,又因它方形似印,又名“印峰”。当地人见它像民间盛油的竹篓,又称为“油篓寨”。明朝东阁大学士于慎行题名为“天柱峰”,乃擎天一柱之意。从远处看,似茫茫云海中耸立着顶天立地的石柱。来到天柱峰近前,会使人们忘记登山的疲劳,被它那气势磅礴的威势所感染,顿时产生精神振奋,无所畏惧的感觉。在峰北面悬崖上,可看到于慎行书丹的“”天柱峰三个大字,每字一米见方,浑厚豪放。于慎行赞此峰:“攀萝直上翠微巅,峻削孤峰斗际悬。标挂六龙回白日,势成一柱倚青天。云窗晓滴丹台雨,鸟道晴飞紫阁烟。岱岳群峰如万马,西来云气总相连。”

到天柱峰顶只有一处可上下。这个通道是一条天然的石缝,位于山峰西侧,由第一个探险者把石缝的两边凿成磴台,供后人攀登而上。石缝下部外露,上行10余米后进入内部,形同竖井。从竖井中攀出,如重见青天,眼界顿时开阔。此处,只能一人四肢并用而上下。真是一处“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峰顶是一南北狭长的山脊,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100米,峰顶上有光滑平整的方石,有怪石相叠形状不一的石城,有简陋的石屋。站在峰顶,仰视:碧空蓝天,伸手可得;俯瞰:朵朵白云在腰间飞渡,有山鹰展翅在云中翱翔,不时传来鸣叫的回音;远望:黄河如带,湖(东平湖)水如镜。近处大寨山,子陵寨峰峦起伏相连。绿树遍山滴翠,葱绿的田野如大海的波涛,梯田如画。

在天柱峰巨岩西侧还发现有北朝时期的摩崖石刻“大空王佛”4个大字和其它小字。在天柱峰南1500米,便见子陵寨。子陵即东汉的严子陵。《辞海》记载,“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秀称帝后,光变姓名隐居。刘秀派人采访,征召到京,授谏禄大夫。不受,退隐。”严子陵隐居云翠山南端,故名子陵寨。子陵寨系一高出周边山体50余米的崮,只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到崮顶。崮顶地势较为平坦,面积大约0.6平方千米。仅有东南门一处可上下,据说战争年代曾是占山为王的好地方,现在仍然可见当年的痕迹。顶上名胜颇多,可数的有山神庙、奶奶庙等,还有许多颇为古老的石屋,宛如一座座小别墅,十分古朴雅致。传严光死后,就葬在这里,子陵墓就在子陵寨内。子陵寨两侧,突兀的山崖酷似一位面目清晰、须眉皆备的、巨大的老人,那也许就是严子陵的化身吧。见下图。

历下山色之二十九——平阴的名山(1)

 

山上有回阳洞,据说丘处机曾在此洞修炼,洞内有日月泉,此泉列为济南72名泉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