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味济南之六十三——历城诸泉(15)玉河泉泉群b

标签:
旅游娱乐 |
分类: 说事 |
冰心泉
冰心泉在彩石乡南泉村西,河沟南岸崖下。泉井在山谷的一处拐弯处的乱石滩上,泉井的井台和乱石混杂在一起,不走近很难看出来.冰心泉的水从乱石缝中溢出,汇入河中.水量不是太大。此泉水势很好,终年涌流不息。水质甘美,寒冽如冰水,饮之沁人心脾,故名。水自10余米高的崖根岩缝涌出,沿河向东,折向北流。
老井泉
老井泉在彩石镇南泉村河沟南岸的三棵大柳树下,两眼泉井东西相距约7米的,水清冽。因村民最先饮用此水而得名。周围山环水绕,绿柳笼荫。水自井壁石隙流入河中,北流入狼猫山水库。
南泉
南泉位于东彩石以南5.5公里,巨野河上游东岸,东依围子山,南为白腊滩,东北邻东泉。从老井泉向前走,过石桥,穿街过巷,就能听到南泉出水的声音了.泉在一户居民的房下,出水口有两个,水流很大.捧起一把,泉水很凉.品尝一口,略带甜味。相传,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饮用过泉水,又得名南泉。元末和明成化(1465-1487)、正德(1506-1521)年间,刘、崔、张、孙诸氏,又由直隶(河北省)枣强先后迁入,仍称南泉。
滴水泉
滴水泉在彩石乡南泉村北侧,宅科河沟西岸。与东泉村之饮马泉齐名,在当地有“饮马东泉,滴水南泉”之说。原自岩缝流出,滴落于崖下,常年不断;1995年村民在岩崖下深挖砌岸,成井状。
(21)义和井
义和井在彩石南泉村,是一处水利设施,建造得很精致,圆形的池子直径在20余米,河水在这里转了个弯后汇集到这处圆井中,而后从另一处出水口继续向下游流去.井内的水碧蓝碧蓝,清澈见底,水深在67米。井旁有一座石屋子,估计是以前放电机用的。
(22)黄歇泉
黄歇泉在彩石上黄歇村。走到村尽头,下河沿。过河对岸就能看到黄歇泉。
(23)柳泉

彩石乡柳泉村内现在的柳泉就是一个泉井,泉上方墙上写着柳泉两个篆字。从外表看井是新修的,但井内却是原来的乱石堆砌。水质还不错。
(24)黄路泉
黄路泉在彩石乡黄路泉村东。传说因泉在路旁黄连树下而得名。为石砌井形池,常流不竭,供村民饮用。水盛时溢入泉西池塘内。黄路泉有三个泉眼,都呈井型.西边山崖下的泉井是主泉,泉井是长方型的,深有七八米左右,泉眼上方有六十年代的重修碑记一块.上三图分别为黄路泉主泉井,长方形泉眼,黄路泉东泉,黄路泉中泉。
(25)响泉
在彩石乡西捎近村,是一座典型的古村,该村只有10户村民,却有6眼山泉,分布在村中古柏树周围和农户院内.
古柏下方就是响泉。因泉水或自池底泛起,或从岩壁流落发出不同响声而得名。泉池分布在山岩下河边或房前屋后,多呈井形,雕石砌岸,水深多在2米左右。
(26)虎门泉
虎门泉在彩石乡虎门村东南峪沟内,因村得名。水自岩缝流出,积于用水泥板棚盖的蓄水池内,常年不竭。水盛时溢出池外,与巨野河水相汇北流。
(27)虎门咋呼泉
虎门咋呼泉,在彩石到虎门的公路北侧,泉距公路30余米,但站在大路上依然能听到泉水流出的声音,不虚“咋呼”二字。
(28)青龙泉
青龙泉,位于虎门村东北青龙峪西侧山崖下.水自崖缝流出,依山势形成三叠小瀑布。
(29)三井泉
吴家村岭北泉的东侧不远有一小房,房内就是三井泉。磨盘峪内的井泉外面大都盖有小屋,用以保护泉水水质。
(30)南山泉
南山泉在彩石陈家村村内,村内另有有三泉,南山井,南山泉,北景泉。从泉名上可得知,两处在村南,一处在村北。南山泉是石堰下半开放的石池。
(31)南山井
(32)北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