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2018-12-11 08:35:46)
标签:

旅游

娱乐

分类: 说事

南甘露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南甘露泉在青铜山大佛造像东南山阴崖壁间。因水质甘美,且为了有别于佛慧山开元寺的甘露泉,故名。明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东西两股清流,如漱珠矶,哗哗有声,蓄水成池。四周高峰峭立,翠柏郁森,中央为沃土,山坡果树溢香,畦中菜蔬肥壮,皆由此泉水浇灌。

清泉(青龙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清泉又名青龙泉,在锦绣川大佛寺村路西,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称在道士泉北。今道士泉北侧,清泉,现在改名青龙泉,水量很大。有一小石坝将河拦成的塘湾,面积约1000平方米。塘水来源于河崖涌出的泉水和上游百花泉之水,四季不枯。清泉疑即湮于塘湾内。塘水碧透,经溢水口泻出,与道士泉水相汇,向南流入锦绣川。岸边溪畔,杂木笼荫。

陈家老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陈家老泉在锦绣川大佛寺村,沿青龙泉河道向下走,河道东一屋角,可以看到陈家老泉图。

东崖村灰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灰泉在东崖村,东崖村位于大佛村东侧。村北头有一小路向北走,大约两百米处有两棵大核桃树,在第一棵树旁路东有一大水池,树上方一水池便是灰泉。见上右图。

枯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枯泉在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俱载,称在桃科岭南,流入锦阳川。今址不详。疑旧志记载有误,此泉即是锦绣川流域的桃花岭南之哭泉。 哭泉 在桃花岭南峪沟,北距锦绣川乡仁里村三四百米。相传昔日有一穷人讨饭至此,又饥又渴,哭而出泉,故名。今蓄为小塘坝,常年积水,可资灌溉。盛水季节,南流入锦绣川。

道士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道士泉在锦绣川乡大佛寺村南,河之东崖。明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清道光《济南府志》称“在大佛寺东坡”。该村南侧,昔日有大佛寺,清末民初已凋敝,现仅存极少量的墓塔石和石雕柱础。道士泉即在大佛寺遗址东侧的山坡下,村民以方位呼之为“南泉”。水自崖隙中涌出,泻入河中,终年不竭。水质甘纯,煮后无垢,村民称饮之可治腹泻,并称附近曾有道观、道士墓地等。

龙涎泉(四清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龙涎泉(原叫四清泉),位于历城区锦绣川乡廒而庄村南明真观,济南名泉之一,位列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附件,济南市名泉名录之189位。水极为清澈甘甜,冰凉。泉边有“四清泉”“向阳池”石碑,根据上面的字迹,应是“廒而基建队一九六六年建”。据道观里的仙姑说,四清泉流向两方,一方流向山下,一方通往观内,供饮用。
百花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在青铜山南,锦绣川乡北崖村南首。因群泉簇涌,浪花翻腾得名。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泉自崖下洞穴中涌出,汇入三面石砌的长方形水池,幽深莫测。池岸,杨柳依依。泉水四季常流,水温恒定。冬季水雾蒸腾,景色奇妙。泉水由池南壁石隙流向20米远的大佛水库(亦称百花水库)。百花泉是为一小泉群,在大佛峪北崖村南。村民为了保护泉水,特意将百花泉棚盖。透过石板缝隙,能目睹到从山石缝隙里汩汩而出的泉水。因泉水汩汩而出时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所以得名百花泉。百花泉南是一片低洼地,在一些地势稍低的地方,就会看到泉水涌出。以前这里有好多泉眼,形成了有泉水组成的小水库。后来,这里渐渐被淤塞了,泉眼越来越少,但百花泉却仍在流淌。

白云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白云泉在锦绣川水库南,白云沟驴头山西侧山腰岩下,南距上白云村约40米。山下为如都庵遗址,山上有白云洞。泉因白云洞而得名,当地百姓又俗称腰泉子。清乾隆《历城县志·卷八·水一》所载锦绣川水……经马头山北,左纳白云泉水,即此泉。马头山驴头山,当为一山,只是古今名称不同而已。另该志卷六山一所载马头山下为黄巾石屋,上有白云洞,洞下有白云泉,与今况合,黄巾石屋即如都庵,今有黄金石屋村。泉水自岩缝流出,汇于石砌井形池内,再由井壁沿暗管流入12米长的蓄水池。常年不竭,为村民饮用水。此处地势高峻,四周群山巍峨,壁立千仞。阴雨天,云雾缭绕于山间,景象迷幻。

21)黄钱峪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黄钱峪泉在锦绣川乡黄钱峪村北百余米处。水自崖缝涌出,泉眼在北头, 汇入半封闭式蓄水池,四季不涸,再从池南壁上部溢水口流落至1966年修建的社教水库水库的碑很有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水盛时沿峪沟流入锦绣川水库。

22)琵琶泉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泉味济南之五十六——历城诸泉(8)涌泉泉群f
琵琶泉在锦绣川乡黄崖村北,因泉出石涧泠泠有韵而得名。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俱载。晚清郝植恭列入《七十二泉记》。今泉源在峪底深处,水自岩缝流出,顺势西流,三迭而下,至孤山脚下折向南,沿街缓流,泉水由东侧流入村中,在路旁形成一处泉池,泉水水量很大,形成溢流水系在村中穿行。常有村民在此盥洗衣物,但并不作为饮用水源。南入锦绣川。泉在小坝的下方,无明显泉眼,雨季时四处冒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