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味济南之五十五——历城诸泉(7)涌泉泉群e

标签:
旅游娱乐 |
分类: 说事 |
(46)水帘洞泉
水帘洞泉在柳埠镇簸箕掌村东,梯子山西北山涧内。两块巨大泰山花岗岩石坍塌于山涧,搭架成南北并列的两个石洞,洞深七八米,高、宽各约3米,泉水即常年不息地分别从两洞深处涌出,在洞口汇合,顺山涧哗哗流淌,穿过一飞架于山涧之上的石拱小桥,在距源头三四十米处的高大岩石顶端跌落下来,形成水帘。水帘掩隐之处又有一洞,亦由巨石搭成,深约5米,构成“水帘洞”的奇妙景观。故当地百姓以此称呼该泉。泉水过水帘洞后,沿涧或湍激或潺潺,注入簸箕掌水库,为锦阳川源头之一。泉周岩崖峭拔,怪石嶙峋,花木丛生,林茂谷幽。向东南仰视,梯子山巍峨耸立,犹如泰山压顶;西北望,跑马岭逶迤连绵,宛若巨龙伏卧。
(47)独孤泉
独孤泉列曾明晏璧其著录于《七十二泉诗》。晚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亦收录。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俱载,称“在天麻岭下,北流入锦阳川”。今况不明。明晏璧诗云:“天麻山北水盈渠,山水流传姓独孤。药岭茏葱含紫翠,清流岂受俗尘污。”
另:
历城区柳埠镇周家峪村西北侧的泉命名为周家峪泉。
历城区柳埠镇南山村45号东侧的泉命名为牛膝泉。
历城区柳埠镇槲疃村东山的泉命名为永乐泉。
历城区柳埠镇孙家坡村东侧的泉命名为牛蹄泉。
历城区柳埠镇川道北峪村的泉命名为川道泉。
B,锦绣川泉区
大泉位于济南南部山区锦锈川乡大泉村南首,村以泉名,清郝植恭列入《七十二泉记》。清道光《济南府志》载:“马帝泉,一名大泉,泉流入锦绣川”,拟指此。因水流量大而得名。泉水自九曲河西侧岩孔涌出,每小时涌水量达54立方米,流四五米,注入长约14米,宽约6米,深约4.5米的方池,久旱不涸,供村民饮用。最后汇于面积4000平方米的池塘中,水盛时从溢水口流出,沿九曲河北流入锦锈川。大泉泉池共有三个出水口,以泉池为中心形成三条水系。其中有两条水系流向村旁的田地、果树林作为灌溉用水,一条水系汇入村旁的溪流。
大泉周围峰峦叠嶂,花果溢香,景致清幽。由于受水位深浅、距泉源远近及池岸花木环境的影响,池水呈水彩状,尤其在阳光照射之下,更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让人一见倾心。水盛时泉水从溢水口流出,沿九曲河,北流入锦绣川水库。
马蹄泉
马蹄泉在清道光《济南府志》中有载“在马帝(蹄)峪华岩寺下”,并引康熙《济南府志》语:“一名大泉,寺废,泉流经孙家庄,入锦绣川。”清乾隆《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称:“马蹄峪,在南泉寺东,涧壑幽邃,流水无声,有桃源之胜,水入锦绣川。”卷十八古迹考五又载:“华岩寺,(在)马蹄峪,元建今废。”今泉在何址不详,疑即今大泉村之大泉。
水波泉
水波泉在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在水峪,旧志云流入锦绣川”。清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三》援引明崇祯县志语:“水峪,在马蹄峪东,内有三教堂,清幽莫匹。”今泉址不详。
圣水泉
圣水泉在锦绣川水库南约4公里处的兴教寺遗址,今位于红叶谷文化旅游区内,海拔575米。圣水泉泉眼来自山崖一自然洞穴内,如漱玉珠矶跌进泉池中,哗哗有声,然后溢出池口,泉自岩缝流出,水自岩洞涌出,沿石渠流入方池,常流不竭,清澈甘冽。清冽甘美,长流不涸,是景区内最古老的天然名泉。据说,这泉是神仙所赐,很有灵气,喝了这泉水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叫做“圣水泉”。泉周山岭遍植黄栌,深秋叶红,艳若彤云。据科学的说法,这里的地理的结构属寒武纪砂砾页岩,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麦饭石和木鱼石,水质清凉甘美,含有多种矿物质及人体扬必须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必然对健康大有益处。
上世纪50年代,村民在泉西南侧六七米处又挖凿一方形泉池,常年不竭,水势盛过老泉井。两泉一脉,此消彼长,可称之为“新”、“老”圣水泉。
兴教寺在山林深处,也就是民间所称的朱老庵。相传有一位朱阁老先生,在京城做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遭奸臣暗算背井离乡,来到红叶谷过起了隐居生活。为避免官兵的追杀,当地百姓便把朱阁老隐居的地方改为“朱老庵”,因为“庵”是尼姑修行的地方,这一“庵”字搭救了朱阁老,所以也就从那时起,兴教寺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朱老庵”。据说周围满山遍野的红叶便是朱阁老为报答百姓的救命之恩而栽的。
嘤鸣泉
嘤鸣泉位于红叶谷景区,是红叶谷六大名泉之一,位于美丽而幽静的情人谷谷口处。泉名取自于“嘤鸣泉边听鸟鸣”。
红叶谷景区中还有恩泽泉、龙泉、相思泉、醉秋泉、水趣泉龙泉、相思泉、醉秋泉、水趣泉等。
在青铜山东,西北面的杨家寨大山,锦绣川乡金钢纂村山道旁,山下北高而与邢家庄交界处锦云川岸边的一片果园中,有泉名杨家井泉,传说为杨家将开凿并饮水的地方。原为自然水池,后被填埋,水自地下水道向西伏流,汇入村内蓄水池。泉水澄澈,清冽甘美,为村民饮用水。水盛时沿山峪蜿蜒南流5公里余,入锦绣川水库。当地人讲:如果是杨家将的士兵喝此泉水,平安无事;但假如潘仁美家的人喝了,就会发现水中有红色的虫子,肚子便开始绞痛不已。如今杨家井仍然流淌,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泉池的底部是一整块的岩石,然后再青石垒壁,不知泉水如何涌出。
豆腐泉
豆腐泉位于锦绣川大佛峪村向南的大峰山峰云观北侧巨崖下的金蟾洞中。豆腐泉水自面积20多平方米石洞几块大石顶端喷涌而出,滴落于池内,叮咚作响,颇有情韵。洞外古柏耸立,杂木悬生,青苔铺绿,浓荫幽深。漫过水草,一路蜿蜒,流进下游的河沟里。河沟里满满的绿水,都是豆腐泉的水,豆腐泉完全是纯天然的景色,豆腐泉完全是纯天然景色。据说,豆腐泉早于村庄存在,但谁也说不上是啥时有的豆腐泉,但它至今仍保持着碗口大的泉眼,长流不息。刚开始无名,村民用这泉眼的泉水做豆腐不用点卤就能成型,而且比别的豆腐清香可口,于是人们就给他取名豆腐泉。
莲花泉
大佛峪的泉水很多都已花朵命名,莲花泉也是因其汩汩而出的气势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泉。莲花泉在大佛村的中心地带。夏天天热,莲花泉四周却是一片清凉,村民围坐在泉水旁边洗衣、聊天,其乐融融。村民对莲花泉很有感情,有些住在莲花泉附近的人,每天早上,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莲花泉接口水喝,否则恰似少了些东西。
“这个水神着呢!常喝能强身健体,还能治拉肚子|”村里有一位老太太,拉肚子好几天治不好,但喝了儿子从莲花泉打来的泉水,喝了几回竟然好了。于是,村民们只要有吃坏东西拉肚子的情况,往往就想起来打这里的泉水喝。
露泉
锦绣川卢庄村东,有一个宽6米、长12米的蓄水池,池内泉水汩汩而出,这就是甘露泉。甘露泉从没干涸过,当地村民饮用浇地全用此泉的水。当初这个村的老祖宗来到这里时便发现这眼泉。泉边长满了一种野生植物,这种植物被称为甘露子,果实特别脆甜,村民便把这眼泉称为甘露泉。泉水旁边曾建有一座寺庙,叫甘露寺。该寺庙香火一度非常旺盛,后来不知为何销声匿迹了。
⑾悬泉
“百尺流泉石上悬,龙归洞口散晴烟。曾从五老观飞瀑,倒挽银河落九天。”这是明代时任济南佥事的诗人晏壁《咏济南72泉诗》中吟咏悬泉的诗句。悬泉,金、明、清三代均被列入济南72名泉。《齐乘》载:“悬泉,中宫东。”悬泉位于锦绣川七峪村西约里许的山崖边上有一处清泉,村里人习惯称之为“西泉”、“七峪西泉”。
七峪村如今不到10户人家。由村西行,群峰叠嶂,山路弯弯。约里许,有两座山峰夹峙,中间一道峡谷,气势凌人。老远,便听到潺潺淙淙的流水声,一条蜿蜒清亮的小溪,沿山就势欢快奔流。近了,才发现东面那座青山的悬崖峭壁下,有一处清泉,泉池坐落在凹进的悬崖正中间,池岸石砌,约5米见方,水深约1.5米,清澈见底,水草微微浮动。在泉池的东面和南面,各有一个大的泉眼,股股泉水从石缝里涌出,流入泉池,然后顺着一条半米宽的石砌水渠,从村民的菜地田间流过,流入山北几十米深的沟壑中。抬头仰望,崖壁高宽各有10余米,壁立陡峭,顶端有裂隙的地方,有斑斑水渍。,这处泉水经年不干,即使碰到大旱年,也长年涌流不息。要是逢到丰水年夏季,山水和泉水会汇成瀑布,飞流直下,声传数里,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