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飞48掰诗》——梁平《在某个夜里突然失踪》

(2022-04-02 10:49:36)
分类: 易飞原创作品

在某个夜里突然失踪》(原作)

作者:梁平

 

然后,夜里多了很多追灯,

从不同的方向追踪我。

在追灯与追灯的缝隙间,

有一张红木八仙桌、一壶酒,

空置七个座位、七个酒杯,

想象七个人陆续到来。

我看不见他们的五官,

他们说自己的方言,

而且自言自语,滔滔不绝。

我发现他们看不见我,

根本不知道是我摆放的酒席。

此刻有一束光打在桌上,

像一把利刃划过,

几只被切割的手有点惨白,

酒杯稳稳当当没有泼洒。

我的酒杯,和我又一次失踪,

夜还在继续走向纵深,

再也不会有人与我萍水相逢。 

 

 平,诗人、编辑。现居成都。出版有诗集《三十年河东》《家谱》《长翅膀的耳朵》《嘴唇开花》《时间笔记》《忽冷忽热》以及散文随笔集《子在川上曰》、诗歌批评札记《阅读的姿势》等16卷。

 

诗题《在某个夜里突然失踪》,介于日常与非日常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更多想到的是梦境,因为是“某个夜里”,是主动失踪还是被动失踪,我们先不必急于下结论。但“失踪”的词义,本身潜藏了丰富的诗意。且往下看——

 

然后,夜里多了很多追灯,

从不同的方向追踪我。

 

这样的开头,显然是迅疾的,像一阵风,突然穿过丛林,吹得树叶唰唰作响,“很多追灯/从不同的方向追踪我”——诗人只用两行,让我们感到了逼视感和仓皇感。我得承认,我喜欢“然后”这样子的切入方式。它一下子把线性的叙述方式,巧妙扭转为时间的错综,呈现立体感,在时间的倒回拉伸中,实现了快捷的一步到位,并且事件随着时间的中场切入,也变得多维和丰厚起来。“然后”——似乎在此之前,发生了很多事件,但高明的作者只取“然后”,所以不必要的唠叨都给“然后”掉了。

为此,我想到四川另外一位优秀诗人熊焱的诗《一支金光闪闪的钢笔》(此诗在特别关注杂志《周三诗荟》平台上展示过,很多读者喜欢)。我引用几句,请诸君看他的开头——

 

后来,我穿过树林回到家里

月光跟在我的后面,就像一截少年的尾音

 

我以为,梁平先生此诗的“然后”和熊焱先生的“后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中场大踏步跨入,直接上篮,留下时间和空间的空白,在快速切换中,直取要义。

张执浩先生说,对于一个诗人,最远的距离是心到手的距离。——是啊,不同阅历、能力、才华的写作者,他们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作为著名诗人和写诗多年的梁平先生,当然具有很深的诗学素养,然而,对普通的诗歌写作者,如何摆脱自身语言和思维的枝蔓,沥干难以割舍的诱人泡沫,进而快速抵达,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磨练的课题。

刘川先生说得更实用,起笔写切片,不要尾巴,不要答案,不要时间、地点等相关介绍,不要综合、概括、整体.不要头也不要尾,只是“豹子身上割一刀”。

“豹子身上割一刀”,多么形象贴切,出手迅疾,干净利索——其所指并非只涉速度,还有力度、时间、念想,等等

诗人在诗歌的前两行,提供一幅画面:“夜里多了很多追灯/从不同的方向追踪我”,时间是夜里,夜里才会有灯光,但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追踪我”,显然不是一个日常的场景,应该是在梦里发生的非日常场景,而梦里发生的往往是日常生活的念想、忧惧或反证。主人公“我”一下成了被“追踪”的对象,似乎有一场大戏就要拉开。

现代汉语诗歌的叙述常被传统批评家诟病,但“叙述性”我以为正是现代汉语诗歌的“立身”之本,不必见叙述就以潜质性的认知生出固疾,诗歌的体裁决定其写作的嬗变速度超越任何体裁,诗歌评论同样也需要“清空”,从“无我”重出发,快速跟进,不必以传统甚至陈腐之论以框。我以为即使是线性的叙述,依然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关键是叙述者中是否有寓意——这才是根本!

臧棣先生认为,当代诗的叙事性,在优秀诗人那里,主要不是用作对经历和事件的讲述,而是对生存场景的故事性氛围的呈现:“当代诗的叙事性是对诗的氛围的诉说。”其实强调的是“故事性和寓意性互相渗透”。刘川先生则认为,叙述中的戏剧化,则更加显示隐喻的张力。

我以为,梁平先生此诗的开篇,即将我们导入了某种戏剧场景,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追踪吧!

 

在追灯与追灯的缝隙间,

有一张红木八仙桌、一壶酒,

空置七个座位、七个酒杯,

想象七个人陆续到来。

我看不见他们的五官,

他们说自己的方言,

而且自言自语,滔滔不绝。

我发现他们看不见我,

根本不知道是我摆放的酒席。

 

这更是戏剧化场景。在“追灯与追灯的缝隙间”,如何能摆下“一张红木八仙桌”?“追灯与追灯的缝隙间”有多大?可大可小,无法界定,也无必要。有趣的是为什么要在此之间摆下“一张红木八仙桌”。接下来的场景可以看出,加“我”一共是八个人,一起围桌而坐,共一桌酒席。另外七个人为何人?为什么要在紧张的追踪之下摆放一张酒桌共饮。梦中的场景并不需要逻辑性,但诗人对梦中场景的取舍必须“精敏”,不能像梦中那样放任自流——所以这样的场景肯定是有意味的。更有深意的是,这七个人是我想象出来的,还不是一般的“正常人”,他们神神叨叨的,说着一些方言。“我看不见他们的五官”,“我发现他们看不见我”——我看到他们的部分,他们看不到我的整体,这些人连酒席是我摆放的也不知道——全部都是不合逻辑的,请客的人不知道来者何人,甚至连对方的“五官”也看不清楚;来者也不知主人是谁——这是一场多么盲目甚至荒唐的酒席啊!现在的问题是,作者把这种戏剧代的场景推演到了极致,想表达什么?

我能想到的词有这么几个:苟且、放纵、自适、自得其乐、物是人非、相见不如隔断、实不如虚,等等,生活也许是一个幻影更好,大家在一张桌子上把酒,来者何人,是何面目,且不去关心,喝起再说——再难听的方言,自己能够听懂就行,因为针对的是自己的内心,也许是某个根深深扎在那里。这个局是“我”做的,也大有深意,我想和这些熟悉和陌生的人甚至虚无的人在一起,心中心定有一种难以释放的某种情结的伤疤在,且看下文。

 

此刻有一束光打在桌上,

像一把利刃划过,

几只被切割的手有点惨白,

酒杯稳稳当当没有泼洒。

 

戏剧化场景继续演变,此时蒙太奇镜头,打来了一束光,“此刻有一束光打在桌上/像一把利刃划过,”作者在此开始发力,温和的聚会场面,陡然被“利刃划过”,我们感受到了某种痛感。联系到诗作开篇,似乎有警车呼啸而到,这一道光是威严的追踪之光,凌厉地射于酒桌之上,场面顿时混乱,“几只被切割的手有点惨白,”然而现场并没有陷入混乱——“酒杯稳稳当当没有泼洒”——戏剧化和不合逻辑依然在继续。只是佯装和淡定之中,有些东西已经被“折断”,发出了“惨白”的声音。

 

我的酒杯,和我又一次失踪,

夜还在继续走向纵深,

再也不会有人与我萍水相逢。 

 

这个结尾我非常喜欢!主人公被追踪,神经质地摆放了一桌酒席,请了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子虚乌有的人,共此一桌,以消解心中的某种难以忍受的愤懑和惆怅。当真正共处一桌,举杯畅饮,哪些看不清五官(也许是我不看清)的人,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家乡话(也许是鸟语),我也不想让他们看见——为何?也许我足够狼狈和虚弱,请让我保留一点自尊。夜是永续的,无休无止,不在我心中的伤悲,依然“继续走向纵深”,酒桌上那些萍水相逢也并非是我所需——一切的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都要植根于自己内心的这棵树,尘世中有几个能了我心结,解我烦忧,最深的孤独,也是最坚持的自守,也是一种最深的高贵!

 

作者说——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有太多的不正常,岁月静好奢侈得遥不可及。我相信每个人在“不正常”的状态下,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挣扎、逃离和摆脱,而事实是并非都能如愿。《在某个夜里突然消失》试图把这个现实残酷的表象隐匿为心迹,用自己的心与他人的心的交换,分享一种疼痛。“他人”易飞我不认识,读过他一些文字,印象很深。在这里,我以为心与心真的做到了交换。人以群分,现实有多不靠谱,群也有多不靠谱。这首诗设计的八仙桌,座上宾,也非等闲之辈,但心的交换何其艰难。

读过易飞很多讨论诗歌文本文章,这正是当代诗坛最为缺失的,感谢你认真、严谨,而且与众不同的治学态度。

 

易飞说——

梁平先生非常认真,发给他的当天,他先浏览了一遍,第二天又再次细看,并写来一段创作体会。梁先生的这段话,更有助于我们精准地把握这首诗。老实说,看到”这首诗设计的八仙桌,座上宾,也非等闲之辈,但心的交换何其艰难“后,我开心地一笑并有点小得意,因为我在初稿中,在”物是人非“后面用一个括号写进了这层意思,大概是原来的好朋友,随着生活的庞杂和认知的改变,我们再也很难坐到一起了,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共同语言。后来觉得有读”小“这首诗的嫌疑,便删掉了。但来到这个桌上的都是牛人,”非等闲之辈“,我没有关注到。

谢谢梁平先生对我掰诗的肯定。我在给梁老师的汇报中,只用了两个字:老实——我只写我能感觉到的。感觉不到的,我就读丢啦!

一已之读,诸君一乐,不必在意。

 

栏目主持:

易飞,当代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著有小说、诗歌、非虚构文学作品、评论等十余部300余万字。“易飞新闻小说”(三部)进入“辽沈热书”和上海红磨坊等畅销书榜,《憨的智慧》列2016全国十大励志图书榜首。诗作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草堂》《诗潮》《诗歌月刊》《北京文学》《清明》《长江文艺》《芳草》《汉诗》等,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次要诗人诗社创始人,《诗歌名典》热门栏目“易飞掰诗”主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