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7条国16条菜农菜价囤菜通货膨胀狼薪狗费菜篮子杂谈 |
分类: 恕我直言 |
无约评论:贾也/文
http://s1/middle/49a9e196ha1d3f1da81c0&690
提示
这又是无约评论者——贾也蘸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来写的一份报告,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郑重声明:我从不揭丑,只揭问题,而且揭问题,不会问题而问题,或放大问题,总是试图用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经验为社会提供解决之道。因为在我看来,问题的意义在于解决,而不是回避!我愿就这样一直以良知为矛,以道德为盾,码出精神,码出境界!
上海农民用拖拉机碾掉百万斤滞销卷心菜,珠三角的芥菜长至1米了,菜价呢又在创新低,浙江海盐县包心菜仅3分钱1斤,河南中牟县芹菜5分钱1斤,山东历城卷心菜8分一斤,终于有人承受不住生活之重,选择了上吊……一厢是蔬菜丰收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烂掉、碾掉,欲售无门;一厢是都市百姓站在超市的柜台看着物价接连翻盘地涨,无可奈何。真是冰火两重天,各有各的痛。
一、菜农之殇,谁之咎?
既然有些人贵人多忘事,那我就不妨来提个醒,应该记得2010年8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即稳定菜价的“国7条”。“国7条”的第一条是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负责制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和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具体举措,一是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二是在城市周边地区新建菜地。“国7条”的第二条是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也就是说,城市郊区和周边增加种植不够,还要深入到更广阔地区,要搞基地化建设。解读“国7条”,就可以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一直在大力扶持和引导广大菜农增加种植面积,保障蔬菜供应。正因为如此,出现目前各地蔬菜滞销、价格暴跌的局面,政府难辞其咎!
政府主导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又使出另一杀手钳限制菜价。“国7条”3个月后即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即稳定物价的 “国16条”。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在以前能享受“国X条”待遇的只有飞涨的房价。这个“国16条”更给力,集约了各部委打“组合拳”来稳定物价:发改委派出督查组分赴价格涨幅较大的地区进行检查督导;农业部抓好蔬菜生产,增加供给;商务部对蔬菜价格实行每日监测,并及时进行储备投放;工商总局决定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就如格斗法,要制服对方,先对准头部,再锁定要害部门太阳穴,才能狠、准、快地将其击倒。国家的“组合拳”如出一辙,要制服脱缰的物价,瞄准农产品,锁定菜价这个穴位!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对法,效果如何?表面看来政府控制菜价应该是取得伟大了胜利:蔬菜滞销、价格暴跌,菜农走投无路,有的承受不了生活之重,上吊;有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碾菜……如此大好局面,政府岂不是要开个表彰大会,发几朵大红花,以资鼓励一下?
但细细体味,味就酸了。菜农不明真相地成为真正的羊,一方面他们响应政府“国7条”的号召,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他们承受“国16条”限价的措施,不许提价,两相作用,自然死得很惨!
如果菜农的牺牲有所值的话,那倒也罢。但是事实上呢,菜农的牺牲是非常无谓的。菜价下跌,跌的只是出地价,并不是市场销售终端价,当然更没有引起其他食品价格的下跌。如此苍白的战果,岂不是徒徒新制造了几批农村贫困户?我想这个时候,温总理最应该出来检讨,能够检讨的总理才是负责任的总理。我们的官员就是缺少向人民检讨的意识,不妨总理带个好头。
二、菜价上涨,谁之罪?
那么,造成去年菜价疯涨的真正原因何在?有三方面原因,而且绝对是妇孺皆知:
一是社会资本与商贩联手恶意囤菜炒作的结果。当时出现了大量囤积蔬菜的现象,且这种囤积不是简单的少数商贩所为,而是社会资本的介入,是社会资本与商贩的联手,形成了对市场批发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强大力量,导致蔬菜的产销衔接之路被阻断,新蔬菜进不了市民的家门,旧蔬菜也退不出市场。“蒜你狠”的大蒜、“豆你玩”的绿豆、“姜你军”的生姜,“苹什么”的苹果等等这些农产品价格飞涨,就是拜社会资本与商贩联手炒作所赐。
二是房价、金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就是人们常说的钱不值钱,既然钱不值钱了,那么菜价自然就水涨船高,跟着上扬。因此,菜价上涨除了人为炒作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供不应求而是通货膨胀。
三是油价及“狼薪狗费”促使运输成本提高的结果。现在,油企有发改委背后撑腰,油价必然是习惯性上涨,而政府层层设卡的“狼薪狗费”也在习惯性上涨,这无疑也是菜价水涨船高的祸因之一。要抵消高昂的过路费和油价,菜贩不想亏本的话,办法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违章,搞超载;一个就是转嫁,提价格。可以说,政府的“狼薪狗费”直接导致了商人的狼心狗肺。
可见,导致菜价上涨是偶然与必然的共同结果。分析好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要治标又要治本地控制物价,无外乎三种手段:一是规范市场经济打击非法囤积;二是通过稳定房价来抑制通胀;三是改变政府雁过拔毛的弊政。不容乐观的是三种手段一手都没硬起来:
先从规范市场经济来看,本来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法制经济,应坚决反对投机、反对造假的,绝不容胡来,结果政府不作为,听之任之。其实,政府严惩投机倒把、哄抬物价再严厉也不为过。可以说,政府手段越严厉,老百姓就越支持,就越会认可政府“执政为民”。
再从抑制通货膨胀来看,关键是稳定房价,让房价回归到理性价位,即与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接轨,结果政府乱作为,“国X条”密集出台,越出越苍白,越调越空,反倒助长了房价上涨的气焰。必须认识到的是,房价降不下来,其他任何物价都是降不下来的。
最后从改变政府形象来看,从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必须放弃食利于民、与民争利的经济掠夺行为,然而,目前政府转型尚处于口头上,也就是只有说法还没有做法,而地方政府拦路收费已成习惯,恨不能拔完毛再剥皮,剥完皮再喝血吃肉。
正因为一手都没硬起来,才会出现现在如此荒诞的现状:蔬菜的出地价格是降下来了,甚至降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菜农在哭泣;但是蔬菜的市场价呢,没有降多少,市民在纳闷,其他物价就更不用说了。
三、菜价要命,谁之思?
面对现状,其实最应起来反思的是政府。想想“国X条”已经出了不少,特别是限制房价的“国X条”最为密集,但效果在哪里?几次无效、失效甚至反效,最后只有过期作废,这绝对影响中央的威信。所以,从今往后,政府新出台“国X条”时,不要只请专家来论证,要多听听民意。现在的专家很不靠谱,豢养性太强。他们最应查漏补缺,修正决策者之失,如今却只会拍手叫好,误导决策者,简直不做人事——只谋政府之钱财,专砸政府之名声。与其如此,不如在出台事关国计民生的“国X条”之前,先放到网上去晒晒,征求一下广大网民的意见,“骂声听七分,好话听三分”,综合修订后,再去征求新一轮的意见,几上几下,集思广益,逐步完善,只有这样决策才更有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
政府的确需要深刻反思,为什么政府做得很多,老百姓总不领情,反而遭来嘘声一片?为什么政府想为老百姓做好事,结果好心办了不少坏事?打了几个问号后,再想想食品的安全和供应,政府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再再想想住房的供应和保障,政府真的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边了吗?吃和住是老百姓生活必需,真正的刚需,政府其它做得再多都比不上解决老百姓吃住问题来得更彰显“执政为民”!
然而,许多地方官在口头上不停地叫着“执政为民”,而行动上依然“执政为己”制造政绩。喊了这么多年的政府职能转换,要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到现在根本没有改观,政府依然热衷于城市建设、拆迁、征地,引进大项目等“大事”。许多地方官一把手哪像个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倒是像建设工程的“包工头”,不知道往老百姓那里跑,甚至不知道老百姓在哪里,只知道往各类工程建设的指挥部跑,往达官贵人的私家会所跑。为了建设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为了引进虚而不实的大项目,不惜制造泡沫,不惜激起民愤,不惜牺牲环境……他们玩搭积木一样搞城市建设,玩过家家一样搞引进大项目,其实是徒徒浪费纳税人的民脂民膏,简直是孙花爷钱不心疼啊!可笑的是,这帮人还“白加黑”、“五加二”地乐此不疲。如今涌现了大量的工程书记、房产市长,都很勤劳,而且升迁速度也很快。为什么他们热衷于此,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此,里面有生财之道更是升迁之道!
然而,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却成了“小事”,甚至有的时候,这些“小事”达到无人问津的程度,即使要管也阶段性地管管,要通过“国X条”来明确。民生无小事,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安全和供应,这是天下的事,想想“奶瓶子”中“三鹿”毒奶粉事件,想想“米袋子”的毒大米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再想想“菜篮子”的毒豆芽事件、瘦肉精猪肉事件……出了这么事件,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市长站出来对老百姓说声道歉,检讨政府监管不力,看来这的确是“小事”,与政府无关!
想想连佛教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加强食品安全这件“小事”何止救人一命?何止造了七级浮屠?
大事小事,孰轻孰重?是不是该慎选了!
我不是儿童,但心智幼稚,不妨替菜农替草根阶层作如上是说,如有冒犯,就当作童言,童言无忌!再则,我是码字的,码好后,就像销毁滞销的卷心菜一样碾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