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爱情解构主义观
一、
在爱情面前,有人信誓旦旦,“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谁知道,哪个被感动了,上了床,做那种事就像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了,还会这么悲壮兮兮地指天划地?有人还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谁知道,手摸多了,也就没有感觉了。再看看旁边的一双手更滑腻、更温润,那时还会巴不得与之拜拜,开始新的生活。
爱情是不能加上期限的。
二、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能够满足男女的现实意义大概就是:可以合法地做爱。
三、
谁成了爱情的俘虏,就想结婚;爱情的最终目的是生活在一起,像鱼与水一样,共享鱼水之乐。但是,婚姻往往成为爱情之网,约束了鱼水之乐,最终往往落得个鱼死网破的下场。
四、
有人在歌颂伟大的爱情,说爱情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世间最瑰丽华章,生命中最神奇的力量,生活中最动人的故事。不过,一旦恋爱中的两个人反目,想想这样的歌颂也只有肉麻的份。
爱情是不容许怀疑的,它只是一种信仰。
五、
在生活中或工作压力的下的人,往往自拟为半瘟的鱼,缺乏激情;即使在幸福生活的人,也会因为过度地一帆风顺而觉得自己在温吞水中,没有什么鲜活的成份。正是这样,人们希望心有所托,渴望一份激情,在心脏地带产生爱的火焰。然而,人所希望的爱情是一种生活之外的东西,通过此渲泄、放松,摆脱生活的无奈、工作的压力、自我角色的责任感。这个意义上讲,偷情才是人的需要,责任正是人一心要摆脱的。
现代人宁愿相信:我快乐并放松甚至放荡着,所以我活着的。
六、
高潮的奏章恰恰说明激情的褪去,婚姻是爱情的高潮,却说明爱情渐渐走向平缓真至熄灭。婚姻中的男女(爱情)往往只有责任:由机械地相伴、做爱用来维系两颗灵魂,使之证明依然死死地拴在一起。
婚姻因此是两个人的战争,责任与厌倦共主沉浮。
七、
婚姻是件十分可怕的事,因为在人的一生很少能够用一辈子来衡量的,婚姻因此独一无二,成为终身大事。
爱情发展到婚姻,也就形成一辈子拴在一起契约(除非你不想拥有美满的婚姻)。为这张契约实现表面上的有效,许多夫妻相处相当和谐美满——不过,只是在客人来的时候。
八、
有人说,如果一个生活在沙漠里,他(她)会爱上柏树枝。人生活在生活的无奈、工作的压力、自我角色的责任之中,他(她)会爱上一种自认为的激情,爱上可以倾诉的对象。正因为种种因素的综合下,爱情成为人类最自然的感情。
爱是人内心的需要,更是生活的惯性。
九、
爱情是激情,而婚姻却是理智,如果结合两者,处理得好,便是幸福;处理得不恰,即使是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婚姻也会从中无情地撕裂,最终劳燕分飞。
十、
爱情是不假思索的感情,由于欲念或者软弱,它猝然而生。正因为如此,来得比较快,但期限是一个问题,多久?恋爱中的人们总希望能够天长地久,持续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这是在欲念或者软弱时为了欺骗自己也是为了欺骗对方而许下的毒咒而已。
十一、
至上的爱情也是与金钱绑在一起的。爱情没有金钱,不是饿死,就是起来造反。
甚至可以这么说,爱情是贩卖的。男人用鲜花贩卖,用钻戒贩卖,用项链贩卖,用名牌服饰贩卖,或者用拼命付出来贩卖。而女人也乐得被贩卖。
因此,很多婚姻只是表面上的结合,也是票面上的结合。
十二、
哪来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两个在欲念面前各有所求的人一拍即合的产物,婚后不可能只看他(她)一眼,要一辈子的。所以一见钟情存在于浪漫的小说中,存在于现实的离异中。
十三、
在爱情生活中,总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最满意的伴侣,长得潇洒(漂亮),性情又浪漫(温柔),但是在婚姻中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爱你。比如我的女同学,一位相当出众的女性却选择一个平庸的同事。许多朋友表示不理解,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了。若干年后,这些朋友都在寻觅中都一一憔悴,而唯有她依然光彩照人。她说为什么选择他,因为他支持她,无论在得意失意中都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站在她这一边,让她感到是一种依靠。她说,他并不出众,并不是最好,但却是站在她一边的人。
十四、
妻子可以换,爱情不可以换:翻过克拉克著的《罗素传》,罗素一生四个妻子,无数情人。婚姻走马灯似的始始复复,无以维系。但维系一生终老的,却是一个情人——科利特,一个漂亮聪明、热情似火的可人儿。科利特点燃了罗素第一次婚姻中泯灭的爱欲,带给罗素全新的体验和感受。罗素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忘给科利特写信表达他的爱意与惦念之情。奇特的是,罗素一再换妻子,却没有选择科利特。在他看来:妻子可换,爱情却不可以换。大半个世纪,罗素与科利特总是遥遥相望,每年定期一束火红的玫瑰,盛开到生命的尽头。
十五、
一般说来,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古人有言:最大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而站在爱情面前,算是个例外。因为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但是人不会无故地自轻自贱,总有所企翼的。一个英俊潇洒的王子不会向一个丑八怪大献殷勤,自轻自贱,最基本的是美色,而且目的很明确:占有。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占有,既是肉体的或是精神的。即使短暂的爱情,也是短暂的占有。
十六、
婚姻是一座围城,而爱情是进入这座围城的向导。爱情却可以在围城里进出自由,而婚姻却是围城的守卫。很少有人能够忍受禁锢的。因此,有些人也踏着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走向主持婚礼的牧师,却后又伴着比才的《战斗进行曲》站在离婚裁决的法官司面前。
十七、
有人比喻,男人是旅行中的人,一直在走;而女人是旅行,要的是终点。但现代似乎女性也逐渐成为旅行者,男人女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发地接近,也就越发难有终点了。
十八、
历史学家得出这样的爱情进化论:原始社会的爱情以生育为图腾,“你为我生”;中世纪爱情框架是骑士救美人,“我为你死”;封建社会的爱情模式是才子多情,红颜薄命,“我们一块去死”;好像越是进化,越是文明,越是美丽。但是,现代爱情的标签是“只要我爱才不管你有没有对象,不管你结不结过婚。”
现代的爱情观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
十九、
综观人类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然而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念,厌倦激起常新的追求,这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当然这与爱情中忠贞与责任的成份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