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美国评级被降低以及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一轮剧烈的动荡,在动车事故以来本来就岌岌可危的A股也随之出现了大幅暴跌。虽然后半周在维稳资金的干预下,市场逐步企稳,但是对于未来的市场,投资者大多仍然心有余悸。那么,这次暴跌是否能形成一个底部呢?这里我想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谈谈对这个底部的理解:
1、
急跌和暴跌确实能产生底部,特别是在突发利空消息的打压下,迅速消化了获利盘,有利于短期股价的稳定:从最近的一次急跌百点见底的行情2010年6月底的那个底部来看,在一轮持续下跌后,出现单日暴跌百点,上证指数出现底部低点2300点附近,距离起跌点3180左右约25%的跌幅,之后反弹至3160点附近,反弹幅度在30%以上;
再前一次2009年8月底上证指数单日跌幅190余点后出现底部2660点左右,那次跌幅距离起跌的顶点3470点左右有25%的跌幅,形成底部后的涨幅也接近30%。那么这次指数3060左右开始下跌,本周最低在单日盘中跌幅超百点后探至2430点一线,跌幅在20%,应该说这个跌幅可以形成一个比较重要的底部了,随后也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反弹;
2、
急跌后的底部构造比较纠结,不会一帆风顺:从前述的两个底部构成来看,见底后快速反弹后很快出现一次再探底,随后获得支撑后继续上涨,后续的反弹是比较持续的。因此我认为,这次大盘在低位获得支撑后,这几天反弹完毕,可能还要有反复,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稳定,随时可能再度崩盘,所以下周、下下周或许我们还有承受一次再探底的压力;
3、
后续的指数反弹力度估计在20%-30%,由于本次下跌的累积跌幅偏小,因此可能反弹的力度也会稍微弱一点,但是这个反弹过程中的交易性机会仍然是值得我们重点把握的;
4、
个股操作上要注意回避那些被后续利空持续冲击的个股:我们可以拿核电股来做比较,虽然他们在先期暴跌后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和企稳,但是我们会发现,随着行情的延续,他们的重心是不断下移的,最终是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的。因此,目前的高铁股也面临了这个问题,在整个铁道系统大震荡的背景下,即使这几天出现反弹,长期看很多企业将面临着业务量不确定的巨大风险,其估值定位将不断下移,我们应该回避这些品种;
5、
个股机会主要在超跌的错杀股上,比如在股市持续下跌阶段低位上市的次新股,他们的普遍估值低,有被阶段性低估的可能,他是这些次新股的含金量高,分配方案一般比较优厚,存在不少炒作的机会。同时,一些存在重组预期的小市值个股,在下跌中波动巨大,暴跌后反而能更加体现其壳价值的机会,比如我前期提到的国际板红筹股回归中产生的借壳、私有化概念股,都值得重点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