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板真正的机会在哪里?(110802)

(2011-08-02 21:08:08)
标签:

财经

中国

国际板

回归

关联交易

子公司

股票

分类: 市场分析

 

    市场继续疲弱,暂时也没什么新的观点,转一篇上周末在中证报上写的文章:

   

    6月份调整至今,每次深幅下跌之后找原因的时候,投资者总是想到国际板的冲击。由于众所周知的国际板的主题蓝筹、红筹股的国际市场定位大多比A股要略低,因此投资者很担心国际板的开创会明显地拖累目前A股的市场估值,从而拉动市场股价的下滑。之前我也简要分析过国际板开创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今天我想再着重谈一谈国际板创设过程中的机会所在:

 

1、              我认为国际板设立的心理影响已经比较充分地体现到了市场股价的表现上以及投资者的心理上,在国际板真正要成行的这会,或许普遍担忧的事件将形成一次机会,这是一种预期的转变,其本身就是一次比较大的机会。比如我们现在的AH股的比价已经明显靠拢,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H股定位高于A股的个股,而这样的一种正向拉动并没有引起市场的足够信心,市场还处于对于坏预期的恐慌中,一旦这样的预期开始平复,这在于未来或许是一种机会;

2、              私有化尝试:这或许是国际板开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也是私有化这样的一种尝试逐步在A股市场被采纳的开始。说私有化这个提法或许不够准确,因为我们回归的公司大多数是国有,私有化只是对于这个行为的一种概括。我们知道,在H股上市的不少红筹公司在A股市场已经存在了一些子公司上市,比如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材等等大型国企,在A股都有不少子公司、孙子公司,有些公司对于他们的回归不构成问题,而有些则是明显的障碍,比如一些同业竞争比较明显的子公司、或者是存在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型的子公司,因此,对于这些障碍的排出,显得比较迫切。我认为,一旦国际板开行融资开闸,快字最重要,很多大型国企希望快速登录回归,解决目前的差钱问题。那么,对于这些障碍的排出,或许将沿用国际市场很常见的私有化手段,特别是目前的市场估值低,相对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小,这个过程恰恰给了我们一次安全套利的机会。这样的公司并不少,我想这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对于私有化概念股的发掘或许比前期炒作什么外资股东概念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认为可能进行私有化的公司普遍的特点是:红筹股控股比例高;关联交易、同业竞争明显;总市值不大;控股公司现金流充沛等等,我们不妨好好找找;

3、              红筹回归过程中的卖壳重组:对于前述的回归过程中的障碍排出,私有化当然是最快捷的一种方法,但是代价可能会比较大,特别是对于那些现金流少的公司,现金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有些公司在回归过程中可能将那些存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小附属公司进行卖壳重组,这对于那些差钱的公司来说,虽然损失了时间,但是卖壳过程中还能获得不小的收益。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控股股东相对控股;控股公司本身现金流紧张;股权结构比较分散;以及公司对于拟回归的公司作用不显著等等;

 

    也就是说,国际板创设过程中的真正机会来自于对于预期的转折以及制度中的套利,而那些错误理解国际板的所谓外资股东等概念类的炒作,最终只能在泡沫里面被终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