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孙林说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从过去A股港股两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上是一个AH互相接轨的过程。”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其实资金就是一汪水,永远从价值高低流向低洼,投资者需要把握的是每次快速流动的冲击波峰。
今天的建设银行大股东进行“大宗交易”,折价12%,导致建行H股暴跌8%以上,并且放出成交量天量。这是港版的“大小非减持”冲击,可以看出大小非减持带来的供求关系紧张压力一定是我们需要谨慎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市场,这样的危险都会存在。
仔细研究A股最近活跃的一些行业和公司股票,其遵循的思路仍然是价值复苏,特别是联系到香港市场的板块表现,基本上A股是港股的思路延续。因此,港股中前期涨幅比较大的基建板块休整后,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等个股的强势是最近A股中同类个股走强的动力。而最近走势疲弱的银行、金融板块则需要提防短期压力。
如果A和H 最终将接轨的话,我认为一定要回避几个重点的风险:
1、避免高估值:再好的公司也不要盲目高估,山峰高了,水自然会流走;
2、少碰小股票:小股票最近是活跃,但是其自身的稳定性差,风险高,估值不明确,其中的无论哪一点出问题都会让投资遭受巨大的损失;
3、学会等待低估:A股被低估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这和本身市场的流动性有关。不过我想这个市场的理性会逐步被培养起来的,也一定会出现被真正低估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最需要期待的时刻。过早的抄底可能带来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
从A股这几天的表现看,还是比较稳健的。估计短期内市场权重股会受到H股市场的估值拖累,继续呈现出夹在价值与政策之间的矛盾状态。百货零售业在元旦期间获得了不俗的业绩,而年前也是百货页的传统旺季,因此除了前期提到的320、169等订单稳健型公司以外,从短期的价值体现角度来看,百货业也是我们可以关注的一个年报掘金点,短期不妨对各地区的百货龙头企业给予重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