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称目前的市场叫“熊牛市”,就是以熊换牛的市道,是资金牛市泡沫迅速破灭后重新形成牛市的过程,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熊市。我的理解主要是:
1、从熊市的定义上我们就可以知道熊的模样是代表一种什么样的市场节奏,不过这次所谓的熊市实在太快,从节奏上似乎有悖于熊市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上证指数从2700点上涨到6000点用了8个月,而从6000点跌回2700点,也是8个月,这与以前的几次牛熊交替似乎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让很多老投资者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没有及时地做出合理的策略;
2、单从升跌节奏上我们并不能简单定义市场属性,对于牛熊的定义,我觉得还是要看基本面。比如2001年以后的几年市场走弱,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虽然那几年我们的经济仍然保持了增长,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却是停滞不前的,这是市场当时进入长期熊市的主要原因。而03年底以后,随着长江电力开始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批量上市,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展和整个经济的发展保持了一致,于是在股改作用的心理刺激下,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牛市的真正动力还是业绩增长。那么,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经济趋势到底怎样?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将持续,只是节奏将放缓,因此,这个市场仍然应该属于牛市的范畴;
3、那么,为什么牛市中会出现这样的暴跌呢?我认为和泡沫的迅速破灭有极大的关系。本轮牛市的基础是上市公司业绩的迅速增长,但是,由于资金的迅速流入,过于理想的预期带来的是超预期泡沫,也就是市场的上升超出了基本面的合理趋势。比如,市场真实的业绩增长是2007年30%-40%,我们对2008年业绩增长的预期可能因为市场的热烈,达到了40-50%,股价就会继续飞速上涨;如果真实的增长只有20%,那么这个股价的增长就是泡沫产生的过程,肯定会面临泡沫的破裂。经济增长趋势并没有变,只是增速放缓了,牛市的基础没有变,只是当中出现了投机性崩盘;
4、泡沫的破灭直接动力是政策限价挡板,幕后黑手是大小非。产生泡沫的原因很多,超比例预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通胀的过程从下游生产物资开始到上游消费品的传导,各类商品迟早都会涨价,以保证整个经济体的利润率水平,对应的各企业股票价格也会出现这样的泡沫过程。不过,由于我们国家在通胀过程中为稳定物价而制造了一个政策限价挡板,迫使通常的通胀泡沫没有完全发作,而是在限价的措施下,提前破灭了。这点我觉得也许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不至于泡沫发展到一个形成危机的水平。而大小非的集中兑现是推动泡沫迅速破灭的幕后黑手,在广大投资者还沉浸在牛市的喜悦中的时候,大小非以非常坚决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对股价和价值的理解,供给关系的剧烈反转是泡沫快速的重要推手;
5、因此,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过程是典型的牛市泡沫破灭过程,但是在牛市基础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以大量熊股换取少数牛群。由于经济趋势的大方向没有明显的改变,股价泡沫的破灭总有价值的底线,在合理的区域仍然存在牛市的基础。只是,在通胀的资金供给和大小非的兑现压力矛盾下,形成一个真正局部的牛市,以大量垃圾股的仙股化换取少数牛股的市值上涨,真正完成市场资金资源配置的功能。只要一个企业的盈利每年保持着一定的增长率,其股票的价格总能够通过时间换来增长,这样的企业将明显的体现为经济环节中的大型龙头企业,最终会受到资金的吸纳形成上涨牛市;而小型企业、绩差企业由于没有价值基础的保障,将越来越体现为资金撤离的熊市过程。我认为,如果股权分置按照约定顺利实施下去的话,全流通就是检验价值的最好标尺,也是合理体现市场对价值认可的过程。类似国际成熟企业,大型龙头、先进行业企业将获得高市盈率,而小型企业和绩差、绩平企业的市盈率是最低的。很简单,最后就是你愿意把钱交给李嘉诚管理还是给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人管理;
6、目前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估值体系下移,而是估值体系混乱。这样的时候谈估值定位似乎比较困难,不过,市场总归会从疯狂转到理性,从恐慌转变到稳定,我们最终讲的还是价值。也就是说,在市场混乱的时候,可能是一种泡沫破灭时的普遍下跌,不过未来的方向还是将走向价值。我们不能否认资金牛市中题材股、垃圾股带来的暴利,但是他们的反向波动也是最有杀伤力的。因此,我觉得在以熊换牛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投资方式和策略,保证自己投资资产的安全。同时,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如何在众说纷纭的指数和价格的涨跌中,寻找到市场认可的价值所在,是我们最需要去努力思考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