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估值体系不稳定的时候不能重仓,我想随着市场的表现,大家都应该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在市场估值体系缺失的时候,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坚定的价值基准。比如市盈率PE,当估值体系完整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各个行业找到龙头公司的定位基准,从而对自己的投资品种有比较确定的定位。但是,象现在的市场,并没有一个很稳定的行业PE可以参考,很多行业的PE定位在中国市场原有定位和国际市场定位之间摆动的非常厉害,原有的市场体系正在经历着新思维、新资金、新成员的影响。
而我个人认为,迅速打破这个估值体系平衡的还是供求关系,至于供求关系到底会不会改变估值体系,我不想去辩论。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股票市场至今仍然没有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而一直在延续为国有资产证券化、为国企经济解困的职能,大量的产业资本最终的兑现将是这个功能逐步转型的体现。大小非的抛售也是不少制度化投机资本的兑现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极大的打破了原有的估值体系平衡。
当然,谈这些有点马后炮的感觉,只能说有助于理解市场的担忧和预期。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很多时候确实不能做到先知先觉,或者说可能先知先觉一时,而不可能一世。不过我们到这里来讨论投资,并不是来做先知的,我感觉,做好投资,首先还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投资心理,在热情澎湃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而在低迷恐惧的时候,还是要冷静。
这次的行情发展到现在,我觉得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参照市值曲线的高点,确实蛮遗憾的,不过,在去年年底退出一半的资金以及年初理性地再度减仓确实是对自己过去投资心理的一次理性纠正。这里也在提醒我们,采用良好的资金策略控制自己投资情绪是很必要的。我记得2006年那会,在天涯还是在新浪,都有很多朋友跟我探讨资金策略,只可惜,到了应该注重的时候,反而没有人再谈了,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没事的时候,多看看自己的交易记录明细,在那个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更了解自己的东西。
那么,在一片恐慌的时候,我们的投资怎么办?我想也没有跌的精光的那样悲观,这个市场最终还是会恢复,最终还是要讲估值,我们无非是在等待估值体系的重建。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1-2年,可能会很痛苦,但是,如果这些钱只是用于投资而又没有其他可见的更好渠道的话,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如果这些钱对生活很重要,那么这个阶段是不值得你冒这么大的风险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我们的痛苦尽量的少,我们一定要理性谨慎地给予个股估值,让这个估值成本可以随着时间价值的实现得到理想的收益。比如昨天我纳入股票池的600559,如果股价对应2010年的PE低于20甚至达到15的话,我觉得可以适当参与一点,而不用着急地去买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