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新浪博客开始比较严格的审核,估计是操作失误,昨天的文章忽然丢失,刚刚才恢复......)
最近收到朋友的来信,谈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明明有机会的前提下,为什么要控制仓位?
比如说这个礼拜,电信重组的确带来了很多交易机会,为什么不去好好把握,而在彷徨中丧失了赚钱的好机会呢?
我想我们先不用太计较投资和赚钱的区别,我先谈谈如何看待投资机会和仓位控制的矛盾。
比如,有这样一个人,他有一个好的赚钱门路(非诈骗),具体哪个行业你能想到最好的就是,你可以把钱投资给他,于是他承诺你每年获得20%的收益,5年可以回本,6年以后就是纯收益了。也就是说,一个年20%回报的长期投资机会,你肯借给他钱吗?我估计你即使肯借,也不会把家当都借给他,比如借给他个10%的资金意思意思,没准还是有风险的。的确,面对这样的投资机会,你只肯动用很少的一点资金仓位来对付可能的风险。
但是,当你面对一个名义上5%的投资回报的股票,也就是市盈率20倍的股票,甚至有些名字还叫不出来,地方也不知道在哪里的,你却可以全仓扑进去,美其名曰长期投资,那我觉得要么你不是在做投资,要么,更多的是,你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当然,你可以反驳我,前面一个是个人,风险大。但是,如果你买入的是一家根本不知道的公司,仅通过所谓的PE去买的话,和把钱借给一个陌生人有什么区别呢?或者你再说,股票有交易增值的机会,而借贷没有。那我觉得,与其去博不确定的交易机会,为什么不把握很确定的盈利机会呢?
因此,我们在买卖股票的时候,可能已经在潜意识里面把这样的一个行为定义为赢利的行为了,所谓的风险只是在失败的时候去想的事情。而没有通过风险和收益的对比来决策自己的行为。
正是因为没有充分地考虑风险,过多的放大了机会,我们才会经常忘记了对整个资产的风险控制。
比如这几天的电信股,我们只能在后来看到确实是涨了,但是看看前期的水泥股、救灾股,除非是一个职业股手,每天守着电脑旁交易的,而象我们大多是朝九晚五的朋友,如果当中有个一天忙着没管,可能就套在山顶上了。因此,对于题材股的热度,完全是由市场的资金决定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喷发的K线背后的风险。
还有价值型的个股,PE是20的也不少,但是越低的PE并不代表就不会跌了,因为,即使有分红,毕竟也是要等10年20年的投资,总有人能觉得长的,甚至是在没有任何替代品的背景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价值理论或者题材思维找到可能的机会,但是,一定要记得,机会立即就对应了风险,两者是同时来的,而不是谁跟随着谁。那么,控制风险的方法就是控制住对每个机会的投入大小,即控制住仓位。
目前的市场,我觉得可以看到的大机会很少,市场的操作性也很差,机会大多可看而不可求,那么,对于讲究概率的投资行为来说,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
今天的市场主要谈两点:
1、题材股活跃,但是变化的频率飞快。最近的题材不少,但是,转化的节奏实在是快,我的建议是少参与或者早参与,之前没有想到的题材或者没有准备好的个股,不要去追高,宁愿不做。特别是目前电信类主要个股停牌中,方案并不明朗,中移动在香港出现暴跌,国内的A股相关概念炒作也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如果你下手比较早的话,对于600640等不妨逢高减仓;
2、业绩的吸引力不大,投资者产生周期性恐惧。最近主流资金基本处于被动防守,不断地卖出前期似乎低估而目前又可能高估的品种,买入因为下跌而出现低估的品种。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在不明朗的时期,资金大多不愿意去冒险。确实,我们忽然发现,原来行业的景气度也会这么快的变化,从地产、航运、石化以及电力行业的轮番转折,给投资者带来最深刻的印象就只能是不确定性。能源类个股煤炭、电力等短期看看只能说比较强,但是大机会,可能还是要等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