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本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因为某些事件而显得有点特殊。不过,其实对我们来说,这个可能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特殊影响日子,他可能带来的惊喜或者惋惜昨天收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仓位决定态度,因此,我觉得不用去花心思找网文去跟踪什么台湾公投、大选,更不用为什么预测去争论,等晚点看看结果就可以了。
不过,周六的上午,我到是认真地看了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许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更加有思考的意义。
1、个人认为,创业板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实际上是给创业板的推出定了一个时间表,也代表着很快创业板发行上市工作将启动。短期看,对于目前偏紧缩的流动性来看,不言而喻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冲击。虽然创业板的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从门槛上说,此次证监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作出了如下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1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这样的门槛我觉得是非常宽松的。这样可能短期内有大量的企业上市,同时一个新的市场很可能吸引资金的聚集,不管是预期上还是实际上,都可能对资金产生分流作用。而这个创业板市场真正理智的时候或者说资金流出可能将出现在3-5年后,大量原企业无法持续经营产生问题的时候。
2、对目前热闹的创投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之前我一直没有理解创业板的概念,这次征求意见稿的推出让我们豁然开朗,其实创业板并没有任何的科技创新的概念,只是一个门槛降低的主板市场,目标企业包罗万象,各个行业均可以,并不等同于科技板。也就是说,实际上这样的创业板并没有太多的附加值,当然,我们不排除会有突飞猛进的企业上市其中。这样的话,我们所谓的创投概念,投资的都是些创新技术投资公司,然后在这些公司下面投资的公司上市创业板的话,才会有所谓的收益。而对照现在明确的创业板公司要求,与其隔一个创新技术公司来受益,那些原本就有符合条件的下属长期投资单位的上市公司不是比创投概念更加有吸引力吗?也就是说,从这个创业板的细则看,所有的有符合条件的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都属于创投概念,甚至,那些大型公司如果采用分拆上市的话,收益将更加显著。因此,我还是认为,不能盲目追逐创投概念,而要把投资基础紧密联系到真正的收益上面去。
3、另外一个最大的感觉是,也是我想对那些有一定资产积累的朋友说的,与其拿几百万、几千万在这个市场里面为了这么多的不确定性搏杀,不如抓住这个机会,通俗地讲就是搞一个企业去创业板圈钱去。这样的收益在创业板走向理智之前,相比较二级市场的收益,肯定是巨大的。对于有进取心,勇往直前的朋友们来说,去创业板上市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大家不妨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周六,还是以放松、休闲为主,明天我们再具体谈市场和个股。周末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