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机构和私募的预期差距巨大的背后:
这个周末和多个私募朋友以及公募基金的朋友做了沟通,初步一看,差距是非常巨大的。私募均对市场看淡,仓位全部在50%以下,部分已经清仓;公募基金一致看好,仓位均比较重。我仔细了解了一下,综合的感觉是,其实这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私募资金的轻仓是针对原本重仓的题材股,而目前保留的仓位其实和公募基金的重仓品种差不多的东西,因此,市场资金的看法还是一样的,投资成长蓝筹股将是目前比较安全可以操作的品种。
2、市场资金面变化对投资心理影响比较大:
控制流动性的调空手段“叠出高招”,最“高明”的就是一个15500亿的特别国债,虽然市场对其发行的节奏、对象颇多揣测,但是我的理解是,这个国债已经成为了一个调节工具了,完全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其发行节奏和对象。不确定性其实是投资的大忌,对于政策的设计者,我理解其良苦用心,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市场的冲击确实比较大。
国有股减持的一些传闻目前尚未明确,因此这里也不过多讨论。总之,即使从资金进入的速度上看,市场资金面确实比上半年的情况改变了很多,对投资信心的心理影响是比较大的。
3、资产注入、重组出现新情况,盈利模式被打乱: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最近的一些公司公告没:
(1)西水股份6月9日公告,其与证券公司重组事项忽然被否决;
(2)停牌2月的S*ST磁卡宣告重组尚没有进展;
(3)ST啤酒花重组无进展;
(4)园城股份、鄂武商、营口港等公司定向增发被股东大会否决;
等等;
资产注入、重组作为2007年以来的一种成功的盈利模式,公司的质变是价值变化的根本和基础。我尚不知道,最近频繁出现的重组、增发受阻现象是不是一种市场调节方式,但是,作为一种盈利模式,如果投向的股票最后根本无法重组,那么炒作就将是空的。成功率的下降是参与资金谨慎并产生强烈退出意愿的根本原因。
4、很多朋友的感觉:利好都是口头的,利空都是实质的。
仔细想想仿佛是这样的,很多利好是口头的,但是利空政策一条接一条。不过,我觉得,如果人民币升值按目前的比例持续下去,其带动的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资产价格的上升对股票仍然具有推动作用,这个根本应该不会有大的动摇。
二、思考和策略
从市场背景看,投资心态已经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市场不确定性增大,既然是投资获利,我们就应该选择概率大的时候出手,在无法控制或者迷惑的时候,我的感觉应该多思考,少操作。
对于7月行情,做一些策略建议:
1、由于市场资金的态度和投向,机构重仓的权重股、成长蓝筹股将相对表现的比较出色,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指数行情,试想,在超过500家股票跌幅超过7%的情况下,指数都没跌过3%,那么指数上5000甚至7000真的很简单了。
2、顺势而为是上策。既然题材股出现了比较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就没必要去火中取栗,去博了,持有的利用市场波动尽量减小损失,不要太大的投入。如果觉得能寻找到比较优良的成长类公司的,选择市场脆弱的时机适当建仓到是不错的选择。
3、市场心态不稳定,震荡将很激烈,减少操作是减少不必要损失的关键。保持适当的仓位是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的建议是60%以下。股票不是每天都要做的,生活的“仓位”也需要调节,建议把以前每天被股票占用的时间缩减10%-20%。
其实指数行情很正常,国际上也很普遍,指数反映的是代表国民经济的一些大公司,和投机淘宝的收益可能是大相径庭的。在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做空机制的市场下面,大多数基金对付孰回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抱团推高净值,这样市场指数也许继续繁荣,但是,真正的股票收益,每个投资者将会感觉到不同。
今天晚上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邻里关系:有个农夫养了一群的羊,但是隔壁的人养了只很凶狠的狗,经常咬伤养。农夫并没有对那只狗下手,而是送给了隔壁人的孩子两只很可爱的羊羔,孩子很喜欢羊羔,怕狗伤害到羊羔,就把狗看的很好,从此,两家不但没了矛盾还很融洽。
于是我想,最近可能一些朋友被我影响了,受到了损失,我想并不能指责别人不思考或者逃避,也许,最好的弥补方法就是这段时间仔细调研一些公司,趁市场下跌的机会,送给朋友们一些羊羔,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