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息是无奈的选择(0318)--附股票池

(2007-03-18 18:33:02)
分类: 市场分析
 
    真的谢谢大家的祝福,我仔细地看了每条留言,感动~~~
 
    有很多人问我、分析我开博客的目的,实际上我一直觉得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而每次我被大家感动的时候,我想,如果说真的想要什么回报的话,这样的祝福是我最中意的。同时,看到大家写下的肺腑之言,我也希望每个人那颗被生活严实包裹的心灵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激荡,充分展现我们的爱心、善心和关心。
 
    周末比较重要的消息主要有两条: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2、《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将于4月15日起实施。
 
    下面简单谈谈我对上述两条信息的看法:
 
    1、加息:
    (1)首先,我认为这个加息是个无奈的选择。实际上加息对整个货币市场、经济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情况下解决市场流动性过剩,采用加息实际上并不是最好的策略。我一直认为采取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之所以采用加息,我个人觉得是管理者暂时没有其他好办法而无奈采取的试探性措施;
    (2)我认为这个加息不是加息周期的开始。我们要明白,加息并不可怕,一两次加息是很正常的市场调节手段,因此不要听到加息就害怕。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是连续的加息即加息周期的开始。我个人觉得,由于连续加息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比较大以及对市场的冲击后果可能难以控制,相信管理部门会慎重使用这个经济手段。我更倾向于接下来继续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手段再度尝试对市场流动性的控制能力;
    (3)本次加息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很大。实际上目前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已经非常呵护了,一直在尽量采用委婉、间接的手段调控,加息的争论也至少延续了半年。因此,本次加息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我觉得很可能是一个利空出尽,特别是如果大家都认为下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小的话,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未来很长时间里面这样的“重大利空”几乎没有了。
 
    2、股指期货:
    (1)我更认为这个信息要更加引起注意,首先是我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交易模式的改革,因此我最近也在研究国际上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指数走势。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指数在指期货上市前上涨、在股指期货上市后下跌、但是股市的长期趋势不会因为股指期货上市而改变。我们的市场会不会这样,我想可以先做个参考,大家也可以继续研究分析;
    (2)如何平衡散户的弱势地位:我觉得股指期货的上市实际上是改变了散户、小机构与市场主力的互利关系,对这个市场的盈利机会产生了明显的不平衡。以前散户和大机构的基本盈利模式都是买入上涨获利,而股指期货给了大机构明显的对冲风险的机会,而散户则变成风险的完全承担者。因此,股指期货的上市可能再度加速市场投资者结构的调整,基金发展再度面临好机会。这点希望大家真正的明白;
    (3)股指期货的上市将更加直接的反映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市场具有了自身调节错误的能力,虽然资金优势可以暂时发挥,但是对冲机制使得这种资金控制力量明显减弱,因此,真正好的股票将跑赢大盘,体现出积极稳健的上升趋势,市场将真正深入的进行价值发现,对绩优成长股的投资将是很好规避风险的方法。
    (关于股指期货的分析我以后再详细展开)。
    
 
 
    估计下周大盘在低开后仍然将保持震荡上升的格局,个股机会仍然将比较多。前几天我看到有朋友留言认为我只会抱着50%的底仓守株待兔,:),其实我很早在开博的时候就说,牛市里面最好的最高级的操作方法就是持有,安静的持有。牛市里面的机会会充分分配给每个股票,只是这个阶段这些涨的快,那个阶段另外的一些涨的快。因此,我的底仓(应该是40%)会一直持有的,直到牛市结束。我相信,这样将会获得最大的利润。我经历过前两次牛市,后来我发现,我一开始就买了最牛的股票而在不断的换股中以为是抓住了最快的机会,实际上是不断丢失了最牛的股票。这里我也建议大家,牛市里面一定要耐心,在没有90%的把握情况下,不要轻易的换股。同时,决定买入一只股票一定要给自己找三条以上的理由,并有一个明确的投资计划。
 
   加息是无奈的选择(0318)--附股票池
 
    另外,明天上午我去珠海了,有个IPO项目,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