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古都洛阳史话(五)

标签:
古都洛阳之五隋炀帝营建洛阳宇文恺主持 |
分类: 文辛随笔 |
(十)隋朝东都
隋文帝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在洛阳营建新城,五年(公元609年)改为东都。洛阳城三起三落,到隋朝重建洛阳,不得不另移新址。
东都由兴建大兴城的宇文恺主持修筑。
宇文恺,何许人也?嘿嘿,听我慢慢道来:
宇文家族的成员要么是乱世篡权的野心家、要么是手里掌握大权的权臣将军,一直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而宇文家族有一个成员却对政治权力争夺毫无兴趣,仅仅只想做一个建筑设计师,二十七岁就设计了隋大兴城(唐代叫长安城),后因各种政治原因(最主要还是要缓解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隋炀帝想要迁都洛阳,便命宇文恺又设计建造了东都洛阳城(据说是根据天上星象、八卦等玄学设计的),并且留下了古代建筑学天花板级别的著作《东都图记》20卷,《明堂图议》2卷,《释疑》1卷(大部分内容都失传了,只在关于宇文恺的史料中有提及)。
重建东都洛阳,工程量很大,每月征调的民工多达二百万,建造宫殿的柱子,从遥远的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运来,搬运时大木上装铁轮,二千人拉一根,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地,运到工地要花费几十万人工。这么浩大的工程,不到一年便告完成了。
在筑城的同时,又开凿通济渠,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各种史料对隋炀帝的评价,最后都提到了“暴君”。但随着近代历史的逐渐发展,人们对隋炀帝的看法逐渐趋于客观。史料中关于隋炀帝“暴君”论,其实主要源于“弑父”、争太子、建东都洛阳、开运河、筑长城、诉诸武力等十恶不赦的“罪行”。但在他死后的《资治通鉴》中却记载:“隋氏之兴盛,莫过于此。司马光想说的也就是隋炀帝打造的“东都洛阳”,在隋唐乃至以后的几个朝代都起到了重要的城市作用“。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
回溯历史,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赋文学家,毕生倾注了巨著《两都赋》。《两都赋》中所说的“两都”,其实就是指东汉时期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这其实就是“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由来。从《两都赋》中的记载可知,自东汉以来,“两都”实际上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朝皇帝杨广命宇文恺“筑东京”。当时,东京是洛阳的别称。洛阳南临伊阙,北靠邙山,东跨晋水,洛水贯穿其中;规模宏大,布局有序。这种依山傍水眺望世界的重要格局,实际上是隋朝皇帝杨广建设“东都洛阳”的主要目的。
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洛阳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隋炀帝好大喜功,讲究排场,每年正月十五,以宫外到建国门内的天津街,作为戏场,绵延八里,表演各种艺术。
隋炀帝还是一个弄虚作假的君主,有一回,来洛阳的各个少数民族及外国酋长到洛阳都市进行交易,隋炀帝下令各家店铺,一律不要钱,还请吃酒饭,还统一口径对外国人说,中国富裕,客人路过饭店,向来不要钱的。人家听了十分惊叹;不过也个别人看到丝绸绕着树上,就问:中国也有穷人,衣不蔽体,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呢?隋炀帝弄虚作假,街上的居民也没法回答。
隋炀帝在位十三年而隋亡。
2025年6月10日晚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2、宇文家族的成员要么是乱世篡权的野心家、要么是手里掌握大权的权臣将军,一直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而宇文家族有一个成员却对政治权力争夺毫无兴趣,仅仅只想做一个建筑设计师,二十七岁就设计了隋大兴城(唐代叫长安城),后因各种政治原因(最主要还是要缓解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隋炀帝想要迁都洛阳,便命宇文恺又设计建造了东都洛阳城(据说是根据天上星象、八卦等玄学设计的),并且留下了古代建筑学天花板级别的著作《东都图记》20卷,《明堂图议》2卷,《释疑》1卷(大部分内容都失传了,只在关于宇文恺的史料中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