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札记:古都洛阳史话(三)

(2025-06-09 14:00:10)
标签:

洛阳史话之三

东汉洛阳

曹魏洛阳

改雒阳为洛阳

我的读史观点

分类: 文辛随笔

读史札记:古都洛阳史话()

刘福新

()东汉洛阳

在今洛阳市以东十五公里洛河北岸,可以看到断断续续的城墙残基,这就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拓跋魏)的都城洛阳城遗址。

早在秦以前,这里就建有宫城。到了西汉,这地方一直是全国大都市之一。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即皇帝位,因西汉都城长安已经破坏,决定建都雒阳,这是洛阳第一次正式成为全国性的首都。

东汉的雒阳城大约在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前后建成,汉明帝时又大规模修筑北宫。城内南北向大道四条,东西向大道三条,相互交错之后,称二十四条街。

巍峨壮丽的雒阳宫室,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太学生出身的梁鸿路过雒阳,登上城北的北邙山,好一阵感叹,作了一首《五噫之歌》,其中的二句是“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皇帝得知,下令追查,梁鸿不得不逃到齐鲁隐居避祸。

雒阳的文化很繁荣。光武帝刚建都时,从各地运来的图书就有二千多车,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在今偃师县),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余人。

办私学的风气也很盛,不少学者,广收门徒,私相传授。当时的雒阳已有书店,著名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因家庭贫寒,经常到书店看书,他记忆力好,过目不忘,精通百家之眼,著《论衡》一书。

汉灵帝时,著名学者蔡邕校订《尚书》、《周易》、《礼记》、《诗经》、《公羊传》、《论语》,蔡邕亲自书写,刻石四十八块立在太学门前,世称“嘉平石经”。刚立石的时候,每天参观和临摹的人纷至沓来,乘车多达千辆,就连街道都填塞了。可见学术文化之盛。

东汉建都雒阳165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一把火将雒阳化为灰烬。后来,曹操迁献帝许,自己居邺城。建安年间,曹植有诗《送应氏》,诗里说“步登北邙阪,遥望雒阳山。雒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描绘了几十年之后的雒阳,仍是断墙残垣,十分荒凉。

(七)曹魏改雒阳为洛阳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翌年(公元221)迁都雒阳,城市面貌逐渐恢复,改雒阳为洛阳。请读者一定注意:曹丕称帝后改雒阳为洛阳,在我的读史过程中是一件大事。“雒阳”改为“洛阳”,可能许多读史者认为这是一件小事,若读者细斟史事,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譬如说,明史就反复叙述此事。选一段复制粘贴如下:

“去水而加佳,博物志谓魏复变雒阳为洛阳,则雒字东汉所改,后遂相仍,不尽易也。但明史礼志五:天启元年,从礼部奏,凡水旁加各写者,俱改为雒。则今所传书籍,在明光宗以后,刻本又必改洛为雒矣。金坛段玉裁云:豫州之雒从佳,雍州之洛从水,本是两字,后人混而一之耳。咨杜岁星杜元凯注左氏传襄十八年注曰:岁在矢韦。二十八年,梓慎曰: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音xiao,笔者注),淫行失次也……”

以上这段文字,读者万不可细酌,细细研究,是文字家的事,我们只知道这两个字在历史上的变化是经过激烈斗争就行了。

现在我们所述的洛阳是曹魏的曹丕规定的。

曹魏初对洛阳的建筑修复,重点是修复北宫,重起太极殿,采取了“居中建极”的单一宫制,改变了历史上两宫并置的模式。

在旧城西北角新筑了金镛城,结构坚固,成为重要的军事堡垒。

还在城内扩建了芳林园,园内造景阳山,遍植奇花异草,极一时之盛。

曹魏时的洛阳,文化空气空前浓厚,建安文学的中心从邺城移到了洛阳,出现了很多上乘作品。

202569日下午发文

 读史札记:古都洛阳史话(三)
          翻拍于2025年6月9日13点03分。
    这篇文章使用的图片是刚刚翻拍的为自己的,因原来的图片早已不能显示,收藏到我的“个人图书馆”了;个人图书馆的图片显示,但又不能下载,迫不得已,只能翻拍,本来就不清晰的图片,翻拍之后更不清晰,请大家原谅。

读史札记:古都洛阳史话(三)
                洛阳龙门石窟
读史札记:古都洛阳史话(三)
           就上传3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