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二)

(2024-09-21 09:20:41)
标签: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

三个重要历史阶段

南唐时期

是第二个阶段

南唐始祖李昪

分类: 文辛随笔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

刘福新

我们紧接上文_

上集说到,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建都南京,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渡江平陈,在石头城设蒋州,以江宁县为州治,将原来设在建康的扬州州治迁移到广陵(广陵即江都以及后来的扬州),从此扬州以名开始与今南京市分离。但唐初,又一次改蒋州(今南京一带)为扬州府治。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武德”还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扬州再度迁治江都之后,就成为今日扬州的专称了。

隋文帝杨坚平陈,拆毁建康城垣宫室,沦为农田和荒野,遂使豪华壮丽的三百年故都,一下子变为历史遗迹、不堪入目。李白《登金陵放黄台》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唐末,全国又陷于混乱,导致五代十国的局面。这期间,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人物,他叫杨行密,杨行密统一了江淮。后于902年建立杨吴政权,都扬州。

杨行密死后,权臣徐温与其养子徐知诰控制实权,公元937年,徐知诰代吴称帝,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史称“南唐”。

后不久,徐知诰恢复原姓,即南唐始祖李昪(昪音bìan,“便”,如今网上错谬极多)

南唐继承杨吴政权,统治地区北至淮河,南达广东北界,东至苏州、浙江西界以及福建西部,西面包括江西全境和湖北一角。

杨吴时代(杨行密建立的“吴”),曾多次修筑金陵,徐知诰任金陵尹的时候,修建的金陵城周围二十五里,府城房屋二千五百间,奠定了后来南京城市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吧,南唐统治时期,当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

南唐政权加建立之后,政府城为宫城,不再另造新城。

南唐的江宁府比六朝的健康城南迁了五里有余,将六朝时就已繁荣起来的居民区和商业区都包含在了城内。

南唐的江宁府城,据有关历史资料,它的范围,北面自现今的竺桥、浮桥、北门桥到石头城,大约珠江路一线;东面从竺桥向南,经大中桥过秦淮河到双门桥附近;南面到中华门,长干桥就是当时南门外的正桥;西面沿长江约在汉西门、水西门一线。城四周筑有城壕,今天的中山路和珠江路交错处一带的干河沿,即是北面城壕的遗迹。南面开死马涧作城壕,北接秦淮河,相当后来的外秦淮。今北门桥、大中桥、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大致即城门所在。

宫城位于城中部,城四周四里余,东至升平桥,西到羊市桥,南至南桥,北到虹桥。

杨吴和南唐的大政方针是“保境自守”,政治比较稳定,经济有相当发展,李昪此人,俭朴勤政,优礼儒者,重视文化。但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都是苟安享乐之君,眼看就被北方的宋吞并了。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都,前后朝代在这里内斗拼杀可谓数不胜数。从最初的东吴定都开始,南京就经常爆发内斗。东吴是第一个在南京爆发大规模内斗的政权,接下来的宋齐梁陈,内斗更是大为升级。

而在南京建都的南唐,内斗有所和缓,政治氛围是懒散而又舒适的,特举一例:有个韩熙载晚年放荡不羁,沉醉歌舞酒色,连南唐皇帝李煜(南唐后主)都看不下去,但又不想直接指出,派人画了一幅画送给他,韩熙载看到顾闳中给他画的《韩熙载夜宴图》,毫不理睬,依然故我。但,南唐的诗、词、画对宋代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文学与绘画史皆有不可轻忽的历史地位。

南唐后主李煜文、词、书、画创作皆丰,有“千古词帝”之称,只是不懂政治,不是个好皇帝。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十月,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试图逃避宋的征讨。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开宝”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南唐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立国凡三十八年。

2024920日晚上打字结束

2024921日上午发文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二)
             翻拍自360百度图片。   

杨行密建立的吴政权,称“杨吴”,地图上的“杨吴”也是这个意思。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二)
   南唐继承杨吴政权,统治地区北至淮河,南达广东北界,东至苏州、浙江西界以及福建西部,西面包括江西全境和湖北一角。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二)
               五代十国图片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二)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二)
          南唐始祖李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