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溜达的那条土路变了!

标签:
2024年7月6日我溜达的那一条土路变土路大变清理后露出了地皮阳光起来了 |
分类: 流年碎影 |
我一说我常溜达的那条土路,对我文章比较重视的网友、文友、群友,根本用不着考虑,保证一下子就明白了。
打着字,先在里边插个图(见下)
我在写这一条土路的时候,是用了功夫的,刚才百度了一下,再从我那篇《溜达溜达(2022年9月21日图片日记)》里复制粘贴几段:
忘记哪一年了,读了篇文章,好似是讲“空白”和“布白”的。
先看“空白”。大体意思是:“空白”可不是闲着没用的东西,它有妙用,是中国写意艺术的点睛之笔。它是艺术家镶嵌在作品中的一扇精致的窗棂,我们从窗口极目远眺:落日沉到鲜花覆盖的山后,一叶扁舟隐没于远处的岛屿,群雁穿行出没于云间……,一派清疏而空灵的韵境,悠然而意远的景象,让人流连兴味。
这是讲的绘画了。我知道我的百度网、新浪网、头条网的好友中,精于绘画的不少,喜欢绘画的更多。我这外行一说,兴许可能引起点儿共鸣。不瞒大家,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只是忙于教学,没能继续下去,其实,也不可能继续下去。
再看“布白”,这个是讲的书法。书法的美在气韵,气韵的关键在布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也就是说“若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副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反之,字字安分守己,互不干涉,那空白处便无摇曳而来,迤逦而去的风神。
这两段文字,虽然是说绘画和书法,其实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我的生活中也有“空白”和“布白”,2022年9月21日傍晚的“溜达溜达”即是。
但我今天要说的却不是“空白”和“布白”,我要说的是这条我经常来的土路“大变”,变得让我吃惊。
为什么吃惊?因为这一大片空间由原来的“柴门遍布、阴气沉沉”变成了光线敞亮、直达东山。
听一位中年汉子说,这儿的改动已经一个月了,看来,我也是一个多月没有过来了。
好了,不多说了,看我拍的图片吧。
2024年7月11日23点21分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我过了首阳山路,来到了那条经常溜达的土路,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大雨急雨流下来的泥沙。当然了,这会儿,我还没有看到这条土路的特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