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山情思

标签:
纪山南边的一个岭脊与文友合影纪山的历史故事抗日战争激战 |
分类: 文辛随笔 |
——2024年5月31日四人行(第三集)
说起纪山,我的最早印象是2008年冬天。是在车罗顶拍片子时,听已故的鄌郚镇文化站站长王子柱说的;去年又在网上看到了文友刘福秋先生的文章,因此我很想去一趟纪山,网上曾与刘福秋先生聊过。
刘福秋先生不仅是“刘福新赠书活动会务组”的副组长,还是我新建的“看人间烟火”群的群友。他真是个有心人,约我到纪山采风。于是,2024年5月的最后一天(5月31日),我们四人的采风小队伍成行。
说到纪山,我想稍稍回忆一下:
2008年冬初,在鄌郚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站站长王子柱(现已故)和片长卞春棣的陪同下,我与老伴观赏了昌乐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车罗顶。这是第一次。2008年11月我在新浪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车罗顶与吉山——鄌郚览胜之二》,博文配图下边的注脚有几条,内中就有纪山的资料。图4注脚有这样一段话:“王子柱站长还告诉我,日本侵略者在纪山杀人如麻,我的一个亲叔叔就在这儿被害,还有一个伯父也在纪山遇难。忘记1937还是1938年了,但那实在农历的九月初三。因为我每年都到这儿上坟。”
这是我的原话。不过,查资料,不是1937年或1938年,而是1942年10月12日。我些的日期早了四五年。现在,我想通过这篇文章,郑重地加以纠正。
2014年秋末,县里安排我陪同潍坊市老干部丁永恩再次访问车罗顶,司机师傅多次问路,只到了夹在车罗顶和打鼓山之间的“围子山”,未能抵达真正的车罗顶。如果不是当地人,是很难分清这几处地名的,即使分清了也寻不到登车罗顶的路。
2018年在朱学刚师傅的陪同下,我第三次登上了车罗顶。我发了篇文章,题目是《2018年11月20日三访车罗顶·初冬的车罗顶图片最真实》。这一次采风,收获最大,不仅登上了打鼓山,还围着车罗顶跑了一遍,更十分清晰地拍下了纪山。我看看能不能复制粘贴?这幅图片就是图26。我还在图26的注脚里说:“西边的山叫‘纪山’,我第一次来(2008)写成“吉山”了,抱愧抱愧!纪山在临朐县境内。”
我这个说法,如今看来,也不算错误,网络资料中,纪山的名字好几个,也可以叫吉山。
下面我想借助网络资料谈一谈纪山战事,当然,称为“纪山战役”也可以。战事是国民党张天佐与侵华日军打的,这个战役为什么史书上没有大力宣传?与政治不无关系。
纪山,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境内,临朐县城正东五十余里,属柳山镇与山旺镇的界山。形状像一个东西向盘踞的卧虎,底长约2000米,海拔469米。外形像一只老虎,因此也叫卧虎山。
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之前,夸父挑了一对山去追日,又累又渴,看到有一泉,大喜过望,放下担子饮水洗濯歇息。暖洋洋的风吹得微醉,一觉醒来,山已经生了根,变成青绿,再也挑不走了。夸父无奈,只好作罢,说,此乃天意,你就叫纪山,身后那座就叫柳山,都寄留(纪、柳)在这里吧。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早有考古家考证,丸山即丹山,纪山。五千年前的尧帝,曾以此为中心,将周围一代作为丹朱的封地,故又名丹山。据《竹书纪年》、《汉志》《十三州志》等古籍载,丹山(纪山)周围为帝尧之子朱的封地,称为“丹朱之虚”,简称“朱虚”。
纪山又是古老的东方纪族的发祥地,纪受周封,都纪台(今寿光市南),从此纪山即为纪国的镇山。黄帝之后的汉武帝等数代帝王都有登纪山的记载。
由此看来,纪山,和东镇沂山一样,也是中华东方的一座历史名山。
纪山在现代史上,也不亚于古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10月8日开始,日军发动了历时两个月的“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这是一种屠杀与奴化相结合的大扫荡。
据《昌乐县志》记载,驻昌潍各县日伪军在昌乐中部集结,在乔(官)鄌(郚)公路以东发动了空前规模的连日拉网式大“扫荡”,张天佐的部队和政府人员被迫转移至公路以西的山岭地带。12日,日寇又调集第32师团及胶济铁路沿线各据点兵力共一万余人,围攻纪山。
起初,鬼子压根没把张天佐部放在眼里,后来看中国军人真拼上了,才动用山炮。后来看动用山炮轰击也不行,穷凶极恶的日军发射了毒气炮弹,甚至动用了一架飞机。短暂沉寂后,纪山成了阳光下的地狱。但见山头上黑烟滚滚,火光冲天。顿时,山脊上血迹斑斑,尸骸相枕。山上,夹杂着硫磺的空气使人感到窒息。
张天佐在日军包围下,自料很难脱身,又不愿作日军的俘虏,想着“不成功便成仁”,欲拔枪自杀。护兵员急忙夺过他的手枪,迅速将他架走,侥幸脱险。局面万分险恶之下,张部团副张髯农、荣光治率队突围,转移阵地。而三营营长谢茂圻(即谢坤之)率官兵一百余人,将山上的石头,像滚碌碡一样砸向敌人。随后,双方开始了白刃战。谢营终因力竭弹尽,全部阵亡。纪山周围村庄的房子,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呼啸的秋风,裹着残余的灰烬漫空飞扬,散发着呛人的糊焦气息。没有了呼喊声,只剩下那噗噗的火焰染红了半面天和山谷。
这次战役,张部共击毙日伪200余人,伤敌无数,让侵略者付出一定的代价。张天佐部损失轻重机枪19挺,步枪一百多支,谢营官兵全部阵亡,其他伤71人,被俘40人。政治部主任曹子君(即曹继儒)、县府教育科长赵伯枢被日军俘虏,押送东北大栗子沟铁矿干劳工;县府财政科长赵华轩(即赵锡荣)腿被打断;张天佐本人也险遭殒命,转入地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外界都说张天佐在战斗中突围逃走,下落不明。
老朽仅仅将这次战事略述一下,至于国民党张天佐的功过是非,不加评议。对于某些人针对张天佐的言论,我更不加解释,但有一个想法,国民党中的某些人譬如昌乐县县长张天佐是抗日的,不论他的目的是什么?也不论他的胜败如何?
此次采风活动,组织者解说者刘福秋先生可能怕累着我,没有爬纪山,我们的车爬山山南的一条柏油路之后,就停了下来。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十足的摄影迷,在我的心中,不拍照等于白来,因此,我利用多种镜头拍摄纪山,更不遗余力地给陪同我采风的先生们合影留念。
2024年6月7日早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我站在纪山之南的一个岭脊上拍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