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景乱梁(长篇历史小说连载一)

(2023-12-29 22:08:37)
标签:

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侯景乱梁

重新发布

作者文辛

本名刘福新

分类: 文辛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连载一)

         文辛著

        

《侯景乱梁》是作者以公元548——552年的“侯景之乱”为背景,以大量详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脉络,辅以艺术的感悟而创作的长篇小说。

  由于梁武帝萧衍的昏愦,梁朝腐败日甚,东魏的变乱没有祸及北方,却给南方的梁带来了一场浩劫。

  小说围绕侯景这个残忍暴虐的叛臣贼子记录了一个个血与火、爱与恨以及各种惊心动魄而又曲折离奇的故事,较真实地描述了那段“囊弓戢矢、狼烟飞至”,“锋刃攒丹阙、宫娥变裸尸”,少壮战死,山河破碎,跌荡莫测、变幻异常的历史。读者可以从五光十色的生活画卷中看到国家兴亡的演变轨迹和社会治乱的倚伏因子,进而对战乱的因果关系有深刻反思。另外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还有似水柔情、悲欢离合、骤喜骤悲以及惊世骇俗的长短镜头,让人感受或理解到沧桑岁月背后的诗意或哲理。这部小说值得一读。

 

        

        景—原为东魏重臣,后降梁又反梁。战乱罪魁。

    衍—梁武帝的御名,梁朝开国皇帝。

  异—梁武帝时的佞臣,激成“侯景之乱”。

  伟—侯景军师,战乱的煽动者。

  纲—梁简文帝,萧衍第三子。被害于战乱。

  绎—萧衍第七子,战乱平定后为梁元帝。

萧大器—简文帝萧纲的太子。被侯景所害。

  栋—夭太子萧统之长孙,被侯景立为帝,旋废黜。为朱买臣所弑。


  桃—侯景妻子的婢女。虚构人物。

  圭—碧桃的情人、丈夫。虚构人物。

 

  侃—梁朝栋梁之臣,抗击侯景的主将。

  歧—梁朝名臣。守建康时任中领军。

  嵊—梁朝忠臣。坚守吴兴,后被俘就义。

  皓—梁朝忠臣。侯景屠广陵,英勇战死。

  粲—梁朝猛将,衡州刺史。殒于青塘之役。

樊文皎—梁朝猛将,天门太守。殒于菰首桥之役。

胡僧佑—梁朝名将,武威将军。赤沙亭俘任约。

陆法和—梁朝名将,信州刺史。与胡并力击败叛军。

徐文盛—梁朝名将,宁州刺史。后因变节通敌而被诛。

 

  纶—邵陵王,萧衍第六子。所统大军败于侯景。

  范—鄱阳王,萧衍侄。皇族中的佼佼者。

  萧会理—南康王,萧衍孙。简文帝时任尚书令。被王伟所害。

   确—永安侯,萧衍孙,萧纶子。钟山刺杀侯景不果,遇害。

 

   誉—萧衍孙,河东王,湘州刺史,治长沙。死于皇族内讧。

   察—萧衍孙,岳阳王,雍州刺史,治襄阳。后降西魏。

宋子仙—侯景大将。巴陵大战被俘,旋被杀于江陵。

侯子鉴—侯景大将。战争末期投奔北齐。

郭元建—侯景大将。叛军中有较高素养者。后奔北齐。

  约—侯景大将。俘后被赦免成为梁将。

  庆—侯景将领。

索超世—侯景将领。随侯景溃逃时被羊鵾所杀。

房世贵—侯景将领。被王僧辫诛杀于建康。

  和—侯景将领。与宋子仙一块被诛杀于江陵。

范桃棒—侯景将领。被陈昕策反成功,谋泄,被侯景所杀。

司高禄—虚构的人物。

谢答仁—原为侯景将领,被俘,为梁将。后守江陵被西魏所杀。

刘神茂—原为梁将,投侯景,后又投梁反正,被侯景杀于建康。

  鵾—羊侃第三子。侯景手下任库直都督。逃亡中杀死侯景。

 

王僧辩—梁朝大将,江陵军统帅。后被陈霸先所杀。

陈霸先—梁朝大将,与王僧辫联军讨侯景。后篡梁建立陈朝。

徐嗣徽—梁朝将领,罗州刺史,战乱后期任南徐州刺史。

周铁虎—原为河东王萧誉骁将,后为王僧辫部将。白杨浦擒宋子仙。

  瑱—梁朝名将。原为萧范部将,平乱后期任主将。

  昕—梁朝云骑将军、临川太守。策反侯景将领范桃棒不果,被侯景所害。

 

尔朱荣—北魏末权臣,尔朱集团首领,高欢、宇文泰、侯景皆为其部属。被魏庄帝元子攸杀于宫中。

其后,尔朱氏被高欢一一击败。

  欢—原为尔朱荣大将,后为东魏权臣。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

宇文泰—原为尔朱荣大将,后为西魏权臣。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

慕容绍宗—原为尔朱氏谋士,后为东魏名将,侯景的克星。

王思政—原为西魏名将,颍川战败降东魏权臣高澄。

    澄—高欢世子,东魏权臣,东魏帝元善见封他齐王。被膳奴刺死。

    洋—高欢次子,父兄死后篡夺东魏政权,建立北齐。

    忠—西魏名将,为宇文泰所重用。后其子杨坚篡周建立隋朝。

   萧正德—萧衍侄,被侯景立为“伪皇帝”。与其父萧宏其子萧见理是不知礼义廉耻的典型

   萧渊明—萧衍侄,寒山大战被东魏俘虏,士族腐朽的典型人物。

    贲—建安侯,萧正德之侄,与萧子邕出卖萧会理,人间败类。

   柳仲礼—梁司州刺史,士族腐败的典型人物。侯景之乱起于朱异、成于柳仲礼。

  崱—梁新兴太守。原为萧察部将,叛察投萧绎。跟随王僧辫攻入建康后屠杀劫掠与其兄弟岘、岌、岸、安,侄杜龛等人不是卑鄙小人就是屠杀百姓的刽子手。              

赵伯超—梁谯州刺史,贪生怕死、反复无常的典型人物。

羊雅仁—梁豫州刺史,与赵伯超同为士族制度孽生出来的贪官庸吏。

周石珍—梁制局监, 典型的贪官加小人。

  亶—梁内监,投靠侯景。乱平,被诛于江陵。

 

                                                               

  

“历史小说”这名字,在古代是没有的。小说的原始,前人多有论述。街谈巷语,鬼域狐从,叙说往事于传闻,勾画人心于百态,警勉惩劝,胥在当世。小说所写,皆为“过去时”。 “过去时”有近有远,都谓之“历史”,无不可。何必将远近分开,别立“历史小说”之名?有人已经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此,则可以说:所有的“历史小说”也都是“当代小说”。故“小说”而冠以“历史”之名,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文辛君修治史学,术有专攻,娴于史事而有独见,他身为高级历史教师,深知教育之法,除课业授受之外,道德素质之培养,历史文明之承传,尤宜重视。故执教之余,不惮烦剧,写成长篇小说《侯景乱梁》一书,其所用意,盖在惩恶劝善,伸张正义,察古今之变,明人文所归。其育人之功,当不在讲堂授业之下。

   《侯景乱梁》是写南北朝时期侯景叛乱的事。侯景其人,《梁书》、《南史》有传。他是一个典型的武夫,又是一个政治投机的野心家。他所以能够得意猖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混乱与朝廷腐败为他野心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精神观念最混杂、社会斗争最激烈的历史时期之一。自汉、晋以降,北方民族崛起,中原士族南迁,三百余年间,南北战争不断,人民频受战乱之苦,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江南,由于北方士族的南迁与南方土著的融合,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过很大的发展。然而六朝社会风习,却在这种发展繁荣的背后埋下了祸根。这祸根是什么?就是“腐败”。当时从朝廷贵胄到一般士大夫,都是侈靡无度,豪华相竞,崇尚玄谈,耽心晏逸。宋、齐、梁、陈之短命,王、谢金粉之成灰,史家论世,有“清谈误国”之说。然则究其底里,未必尽然。士夫清谈,或可于实无补;清议谈玄,何能伤及国本?故窃以为六朝之短命,不在“清谈”而在“腐败”。南北对峙,偏安江南之朝廷,士族世家、王公贵族,似乎都把“享乐”二字当成了生命的根本,对于 “民为贵”、“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治世观,则渐而泯弃无闻。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两极分化,悬然如壑。《颜氏家训.涉务篇》述梁朝士大夫“出则车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出门坐车,到家婢妾环侍,只顾自己享受,哪里还有心思去想老百姓的事情?更有甚者,这些封建统治者们,为了自己的享受,可以凭借势力和金钱,将大批贫民当奴隶供自己驱使奴役,至有一家蓄养奴隶多至千人以上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是朝廷权贵溺释佞佛,修行善事;一方面则是民无衣食,啼饥号寒。腐朽荒诞至此,国家怎能不亡!

《侯景乱梁》就是反映了这样一个时代,描写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的各类人物。我们从中看到了残忍,看到了虚伪,看到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也看到了民心,看到了向往,看到了国家兴亡的演变轨迹,社会治乱的倚伏因子。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名物典制,基本上都于史有征,既非“戏说”,亦与所谓“新历史小说”者迥不相侔。在艺术手法方面,既有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之谨实;亦有罗贯中《三国演义》之虚实相间、文笔精练简洁;又有现代小说刻画人物心理之细腻。虽以当代小说观念视之,离小说至妙之境尚有距离,然文笔谨严,叙事有致,情节参差,亦颇可观。于镜鉴世道人心,建设精神文明,大有裨益。

 

                                                     

 

                穆陶     (1)

第一章                    天象示警 (1)

第二章          河阴之变 (11)

第三章          崭露头角 (18)

第四章          北魏分裂 (28)

第五章          南梁佞佛 (40)

第六章          未雨绸缪 (47)

第七章          狡兔三窟 (54)

第八章          寒山失律 (61)

第九章          师徒鏖兵 (71)

第十章          一误再误 (80)

第十一章        四狐八狼 (88)

第十二章        暗潮汹涌 (98)

第十三章        南天一柱 (108)

第十四章     “青丝白马” (115)

第十五章        台城斗法 (122)

第十六章        逆侄僭位 (133)

第十七章        血凝东府 (142)

第十八章        星陨台城 (150)

第十九章        血战青塘 (160)

第二十章        嬖幸绵绵 (167)

第二十一章      猛将之死 (176)

第二十二章      缓兵之计 (183)

第二十三章      举烽征军 (190)

第二十四章      台城陷落 (198)

第二十五章      大浪淘沙 (207)

第二十六章      首启内讧 (214)

第二十七章      最后忏悔 (222)

第二十八章      秘不发丧 (232)

第二十九章      分兵略地 (240)

第三十章        佼佼三萧 (246)

第三十一章      叔侄交兵 (255)

第三十二章      血洗广陵 (266)

第三十三章      饮恨长沙 (274)

第三十四章      妒花风雨 (282)

第三十五章      群魔乱舞 (287)

第三十六章      高洋建齐 (294)

第三十七章      慧婢碧桃(上)(301)

第三十八章      慧婢碧桃(下) (312)

第三十九章      蛟龙出海 (322)

第四十章        相煎何急 (330)

第四十一章      赐姓为“侯” (337)

第四十二章      一念蹉跌 (344)

第四十三章      巴陵之战(上) (357)

第四十四章      巴陵之战(下) (366)

第四十五章      薄云淡月 (374)

第四十六章      侯景称帝 (388)

第四十七章      王陈会师 (398)

第四十八章      京阙狼藉 (406)

第四十九章      贼首毙命 (413)

第五十章        改都江陵 (425)

                     (430)

           刘保富      (441)

                     (4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