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信朋友圈里的人谈一谈“点赞”与“评论”
(2023-12-07 11:54:31)
标签:
与微信朋友圈的人谈一谈点赞和点评讨厌那种自私自利的人 |
分类: 文辛随笔 |
与微信朋友圈里的人谈一谈“点赞”与“评论”
其实这个题目一开始拟的有点儿大了,是《与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谈一谈“为人处世”》,稍微考虑了一下,题目改为《与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谈一谈“点赞”和“评论”》。是啊,我还是具体地说一说互相“点赞”和“点评”(评论)吧。
这句话对我来说,已是无数次絮叨了;但对某些人来说,他(或她)根本就没看过,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关于点赞,本人一开始是5:1,也就是我给你点5次,你回报我一次。后来又觉得年轻人正在“服役”,不像老朽已经退休,所以,更改为10:1.再后来,进一步放宽,改为20:1.
我觉得20:1已经可以了,我给你点20次赞,包括评论帖,你就是再忙,礼节性地给我点1次赞,这件事儿,任凭谁也提不出意见,无非你有意识地装聋作哑。
有个别人很犟,这个“犟”很可笑,“你先给我点20个赞再说”,那我给你点了19个赞呢,你就无动于衷了?
我的微信朋友圈好友特别多,所以,每到一个阶段,就删除一批。当然,凡是被我删除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有的人,早就想删除了,因为他(她)不止一次地“踩了我的红线”。仍然留着他(她),是给他(她)个面子,是给他(她)个改过的机会,可惜这类人从不知反省,说穿了,这类人就是“精致的个人主义者”,他(她)从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从来都不知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为别人着想,哪怕是为别人想一点也好……
同在一个微信朋友圈,他(他)光知道发,而且一发一大片,占据着不少微信朋友圈的“人气资源”,人家给他(她)点赞,他(她)却浑然不知,甚至来了犟脾气,“我看到你给我点赞了,可我就是不给你点赞”,他(她)不考虑,人家那是大度,不与他(她)一般见识,他(她)可倒好,把人家当成傻瓜——说句实话,这年头,谁是傻瓜?
还有一种人,自己有毛病(很严重的毛病)却不自知,即使人家给他(她)指出来,他(她)也一直执拗,这样的性格怎么形成的,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这样的人无论到哪儿都是人气稀薄的,为什么人气稀薄,他(她)的人品决定的。
老朽今年已经出版了两本书(一本小说,一本游记散文),都是自费出版,都是无私相赠,与我多年的城乡采访一样,都属于公益。
我的家底不富裕,样书只有10本,我还得拿钱加印。加印不可能多,也就100册。这100册,除了赠给某些单位外,还要给儿子孙子孙女留下几本,其余的赠给文友和网友。
我的网友很多,分布在好几个媒体,百度、腾讯、新浪、今日头条、个人图书馆,但我这两次赠书,大多数是赠给了微信朋友圈的人,因为这些人大部分在县城工作,搞个活动也方便。
有的人可能有意见,怎么不赠给我?我这虽说是公益,但也不能没有条件的赠吧?大街上有的是人,我赠给谁?
这两天深夜,看(听)百度视频,受益匪浅,譬如有人说,干好事,行善缘,也不是毫无选择的,明明知道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我为何将好心施加于你?
关于微信朋友圈,有的人的确很少上网,给我点赞点评都很少,可人家很少到朋友圈发帖子,不占据手机荧屏页面,那我没意见。最讨厌的就是那类天天发文章,一发好几篇,占据着手机荧屏,即使撇三拉四地看,也要占用一些时间,特别是占据不少页面。这个不是小事,尤其对我来说——为什么呢?我经常从手机里翻拍“微信交流”,这个很难,因为要从里边扒拉着拍,手用劲儿稍大点儿,相关页面就寻不到了,若是有人恰好在微信群或微信朋友圈发帖,即使点个表情符号,手机荧屏也随着颤动,找好的页面刹那间就没了,还得从头寻找。
所以说,你发帖多发帖密,是要耽搁我翻拍的,你占据的手机荧屏多了,我扒拉起来也费事。更何况你只知道发帖,不知道回访,谁那么傻?不删除你,不拉黑你,就已经分外宽容了!
2023年12月7日中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