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家屯一瞥·关于纪家屯塘坝的联想

(2023-11-21 14:38:20)
标签:

昌乐乡村采风

红河镇纪家屯

纪家屯塘坝

水塘与大柳树

分类: 昌乐村影

            纪家屯一瞥·关于纪家屯塘坝的联想

                 ———昌乐县红河镇村庄采风第五集

                                            刘福新

为何说是“一瞥”?下午的时间飞快流淌,还要去镇委镇政府赠书,当驾车的韩玲群女士问我“进去吗”的那一霎,我答“开得慢一点儿拍几幅外景吧?一进村,时间肯定把握不住了……于是,没有进村。

但,我们的采风进程还是自由的、畅快的,绝不教条。实践证明,我们的一个集体举措,给予了纪家屯村采风一个比较充实的内容,换句话说,及时地增补了纪家屯村的一部分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一辆特别宽敞的车(韩玲群女士家的第二辆载人多的轿车,我对车辆完全外行,不知道车的型号)行驶在汶河东岸(这会儿的确是东岸)的一条南北柏油道上,对于大平原的好奇,我的目光跟随着车辆的移动目不转睛地看着车外;同车的融媒体李玉成同志不知为啥,也是情绪激动。此时,李玉成谈起了感受,他说,“红河镇是我的故乡,大多数地方都熟稔,就是这一块生疏……”因此,他在车中由衷地感谢韩玲群女士大力支持的这一趟采风活动……

当车辆行至纪家屯塘坝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想停车观景。李玉成下车后朝南走去(回走),林恒说:“他想看看那个牌子。”

其实,我的愿望莫不如此,因为看牌子里的文字是我历次采风的重要内容,只是本人年老行动迟钝,待我下车后,李玉成迈着轻快步伐,早已走出二十多米了。我边走边说,咱都去看看吧。

纪家屯塘坝的标识牌上写得很明白,责任单位红河镇人民政府,责任人王建东,巡访人刘胜。

拍完了牌子,我意犹未尽,一马当先,朝着坝下走去,虽然没打招呼,他们都很默契,自然跟随。

塘坝好就好在那一个小塘,若没有这个小塘,我的趣味性肯定大减,他们三人的心境亦当如是。塘西一柳树,顺风轻拂,似做欢迎状……

兴致遂起,拍片若干,只是合影时有人闭眼,不能全部上传。

昨天深夜,在被窝里阅读刚刚网购的路遥大著《平凡的世界》,当看到第二十六章的时候,我的心异常震动,因为所述的情节就是塘坝(水库),那还是人民公社时期,下游的双水村(小说主角所处的村子)旱情严重,眼看颗粒无收,在全村焦熬的日子里,支部书记豁着被罢官被开除党籍的危险,与支部全体委员们做了个决定,全村人分为三股,一股年轻力壮的,去挖开公社所在地的石圪节的大坝,第二股到不远的罐子村,将罐子村的坝豁开一个口子;第三股在本村(双水村)加高坝粱准备盛水……

结果是,石圪节的大坝被双水村的“蛮汉”金富和金强兄弟俩弄糟了,本来是在坝侧挖开一个小口子,结果金富和金强兄弟俩在大坝中间挖开了,水坝里的水汹涌而下,冲毁了罐子村的水坝,双水村全体村民的劳动更毁之一旦。不仅如此,有村人在提高坝位期间下坝大便,被急流冲走,死于非命……

这个小说里的故事情节,我从第二十六章到二十八章,一直看完了,激起我不少联想,那是我1968年益都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邻庄也就是边下河南村任教年月的真实往事。我老家小埠前的水库大坝严防死守,可我任教的边下河南村地势特别低,一旦水库大坝决堤,边下河南村就不存在了,于是乎,两个与我紧密相关的村庄展开了一次决定各自命运的“大决战”。这不是故事,这是真实的往事,具体情节此文不赘——那是1969年或1970年吧,反正1971年春初我九调到了边下联中,这个时间是准确的……

咳!——为“咳”这个字正音——这儿不读“ke”(可),而读“hai”(害),某些女播音,一读这个字,就“ke ”(可)起来,莫名其妙啊,我想,你ke什么呢?但男性播音没有读错的,怪了?

因为纪家屯这个塘坝,我们拍了不少片,又让我浮想联翩,哈,可能“离题千里”了?

最后叙述一下这个纪家屯的村名探源吧,曾用名吉家屯,行政隶属红河镇,位于镇境东部。明初,纪姓由临朐县纪家河西迁此立村,名纪家庄,亦称吉家屯,后定名纪家屯。所以这个自然村的名字有点儿复杂。从我拍到的路边牌子上可以确认是纪家屯村。

20231121日中午打字,下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