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山与尧王庙

标签:
青州尧王山青州尧王庙尧王究是何人南燕皇帝慕容德杂谈 |
分类: 旅迹苔痕 |
尧王山与尧王庙
刘福新
在小老弟姜福新的德义楼酒足饭饱,不顾不上天热去逛尧王山。
为什么去尧王山呢?
一来,我老伴的身体的确不能再爬山了,即使是有小儿子陪着也不妥。
二来,我对尧王山感受特别深,“文革”期间,驻扎在尧王山的军营就叫“6197部队”。第三,不知是个梦境还是亲临?印象非常深!如今好像仍在眼前。印记是:我下了车,现在军营东北的树林里欣赏周围的环境,然后步入军营,在那几排军营里溜达,军营的官兵非常严肃,又非常亲切……迄今仍不能断定是梦里的构想还是亲力亲为。
第三,对于这个部队的熟稔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一支部队是本人了解军队的滥觞,而昌乐的6210部队(驻扎在昌乐五图村西北侧的某炮兵师部),还在6197部队的后边。
可我昨天怎么也想不起来尧王山这支部队的番号了,百度搜索也没有成功,打手机给本县的王国璋,王国璋也想不清了,让我打青州同班同学刘德高的手机,刘德高很中肯地说“刘福新,我与你说,是6197部队。”
这之后,我再通过百度搜索,有一个帖子。说到了6197部队,那个帖子忒简单,原来是个做买卖的。还有一篇文章,内中谈到了“6197部队”,题目是《城里基督教堂》,此文稍长,特将“后半部分”附在正文图片的后面,以供有兴趣者参考。
关于尧王庙与尧王山——
先说尧王庙。
尧王山的山顶原有尧庙,称尧山祠,初建于南北朝以前,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尧山祠“旧在山顶,后废,今在山麓”。尧庙最后毁于“大跃进”时。
据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引《从征记》记载: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尧帝巡狩,登此山 ,所以叫尧山。尧庙在山的左麓坐西朝东,建筑修整华美,尧王的图像严肃端正,穿戴整齐。
又据《南史》记载:南齐名臣崔祖思,青州刺史垣护之入尧庙,见庙内还供奉着苏候神。垣护之说:“唐尧圣人而与苏候神共坐,今欲正之何如?”崔祖思曰:“使君若清荡此坐,则是尧庙重去四凶。”于是个类杂神一并除去。北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1052年),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衔(付宰相)知青州。他到任不久就慕名登尧王山祭拜尧王祠,这位政治大家久驻于祠前,肃穆沉思良久而豁然,不禁赋诗曰:“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亦致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楫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据说大文豪苏东坡知密州时,也曾慕名前来登尧王山,拜祭尧王祠。他瞻仰了圣灯岩,在饮酒台与友人开怀畅饮之后,也赋诗赞美尧王山之胜景。
目前,附近村庄筹资重建尧王祠,工程正在建设中。而我前天(2023年6月3日)登山时,尧王庙已经基本竣工,只有门廊的“把门将军”尚未最后上漆。
不知为何,老伴不进大殿磕头?往昔都是进香磕头的。我独自进了大殿,默祷了几声:“为了让众人崇拜您,我要为您拍个照,请尧王大帝恕罪。”
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考证,题目是《青州尧王“究系何人”》,答案是南燕皇帝慕容德,本人研究这个时期颇费功夫,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另据李森先生考证,慕容德虽然能够匹配“ 尧王”这顶桂冠, 但他还必须登临过尧王山。这是考证“ 尧王” 为慕容德以及尧王山名山慕容德登临而来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翻开《晋书· 慕容德载记》, 便会发现关于他登山远眺的记录, 即所谓“ 乘高远瞩” 。笔者认为此“ 高” 系今尧王山, 这绝非无端臆测, 且看慕容德的言辞, 答案也就不辩自明了。
慕容德出广固城(即青州) “ 乘高远瞩” , 周围世界, 尽收眼底, 他追想着昔日齐国的繁荣强盛, 不禁为眼前的荒凉景象所感伤, 发出了“ 至于今日, 荒草颓坟, 气消烟灭”的咏叹。毫无疑问, 慕容德“ 乘高远瞩”看到了“ 荒草颓坟” , 从实际地形印证可知, “ 颓坟” 即今尧王山东北和西北的胡公墓与田和墓墓主分别为春秋战国齐君。因此, 由观望两墓的角度判断, 慕容德所登之“ 高” , 非尧王山莫属。文‘ ‘以“ 高” 笼统称之, 正说明它当时还是一座尚未见诸经传的无名山, 即仅为荒山野岭而已。
至于登山,他们娘俩在一棵高大的桑树下乘凉,我独自上山。登山途中以及返回的途中,正文不赘,请看我拍的图片以及图片下边的注脚。
2023年6月5日下午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