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一组(2023年4月12日发)
(2023-04-12 10:36:01)
标签:
词一组属于旧作杂谈 |
分类: 文辛诗词 |
杏花天·贺高考大捷
地灵人杰齐故都,逢己卯,绿云垂露。育人成材如流泉——泻吐,征程岂肯少驻?
高考路,多少酸楚。算师生拼搏最苦;亦赖领导画蓝图。情愫,又着眼庚辰处。
绿云:喻枝叶茂盛。南朝宋鲍照诗句有“扬芬紫烟
上,垂綵绿云中。”
说明:刊于1999年8月12日《昌乐通讯》。
带水邻邦,无辜遭屠戮,白骨纵横。看今天日本,神社拜幽灵。铁案图倾,令人惊。
念江南惨,中华躏,揭真相,忏忧萦。时易逝,心难讫,岁将零。渺神京。遑论赔偿费,悔罪礼,竟难成!冤魂铸,亲感触,记详情。闻道东瀛正士,常流涕、愧对刀兵。若良心不泯,振臂吼苍穹。义愤填膺!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倒行逆施,判东史郎败诉。
2000年2月25日,在被日本最高法院三审判决败诉后的第35天,东史史郎开始了他的第六次中国之行。
日本靖国神社供着战犯“神位”,比如松井石根等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战后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东史郎出版的《日记》,详细地记载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以及他本人作为一个加害者的忏悔,以此相中国人民谢罪。
附记:2006年1月4日晚上,从电视上得知东史郎先生已逝世,享年95岁。
蝶恋花·春
暖动青枝穿玛瑙。淡绿新装,摇曳分外悄。最数塘边拂影渺,垂梢戏水鱼欢绕。
古代折枝今渐杳。大业天子,嬉戏杨柳道。漏绁春光鸣小鸟,柔丝离愁惹人恼。
注:大业是隋炀帝年号,借指昏君杨广。
:杜甫诗句“漏泄春光有柳条”。
说明:以上两阕均刊于2000年3月26日《渤海诗草》。
个个谈获利,获须啥货,利须啥力,做半件贪赃丑事,定归不仁。
以上 刊于2000年6月26日《渤海诗草》第一版。其中《西江月·讽贪官》亦曾刊于2001年第9期《诗刊》及《中华新韵吟萃》。
村舍外,路堤旁,收割播种见农忙。城厢昨夜三更雨,晓露沾衣觉露凉。
此阕原为1973年9月鄙人所在的南郝公社组织教师去掖县(今莱州)参观教具时所作,当夜住掖县招待所,三更有雨。原词末二句是“掖城昨夜三更雨,又得奔波一日凉。”时有联中负责人盛孔文笑此二句“甚悲观”,后改。
途中见公路两旁的树间晾晒着麻皮,一眼望不年到边,成为旅途中的一大景观。
虞美人· 梦
凡夫寂寂谁来助,雾障浮生路。劝卿不用蹙蛾眉,我亦唏嘘不已莫相催。
说明:以上两阕均刊于2001年10月香港《中华新韵吟萃》。
摸鱼儿 · 邪
他那里,海外逍遥控搢,乐得帏后操刃。你这厢替其鼓噪,纯粹自钻棺榇。尤可恼:贪谬谶、愚顽男女甘灰烬。邪说宁任?劝尔等更张,悬崖勒马,切莫再生衅。
刊于2001年3月26日《渤海诗草》第一版。
雨欲住,云不放;井难躲,敌嗤谤。面缚封“违命”,梦中尤怅。和尚统国兵暂歇,燕王夺位戈重亮。溯往昔、尽已变尸僵,何人葬?
“违命”指孙权的孙子孙皓。他被晋朝军队攻破都城,被迫投降。被司马炎赐封为“归命侯”。
和尚: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刊于2001年12月20日《渤海诗草》,共4首,今只选满江红。
满江红·述怀天命岁
围愈紧,拔剑候;境益劣,何须咒。但兵来将挡,水急艢救。泰岱苍茫犹记我,生平感慨几宽宥。到如今、只喜掷诗枪,着甲胄。
刊于2001年12月《大风筝》下卷,共两阕,今选一阕。
暮归回望青屏,仿佛仙女娉婷;更喜林间拽月,肥果错认繁星。
说明:原作于1964年,当时就读于昌乐一中初中部(初18级)。
昔时学校有四块黑板报,敝作屡屡刊登,也不愧我语文课代表和文学创作小组副组长(正组长为高我一级的张忠义,现为潍坊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之任命也!此词存于日记中,可惜其它诗词尽失。原作下半阕平仄欠工,1997年整理时略有改动,已不是早年刊于“共青团专用黑板报”上的原作了。
镐落火星爆,挖坑争豪杰。新林笑立路边,惹人爱,师生悦。
1978年带领昌乐十三中学生植树时作。当时有两处平仄
不谐,1994年整理旧作时改之。
阅读一名家散文,得其填词素材。名家谁焉,记忆中可能是蒋光慈先生吧?
草径茸茸,碧挂群峰,夜渐雾笼。更甘霖沥沥,花香鸟语,翛妞妖俏,嬉戏蕉丛。古帙焉存?几翻史事,西哥特人母系风。古怪事,比亚洲风气,迥不相同。
男儿脉脉独钟,任卧地袒脊似酩酊。看女郎鞭起,二十四挞;忍痛觇眦,默不言声。为甚凝空?愁云顿布,祈再来一鞭定情。猛回首,竟嫣然一笑,没入林中。
西哥特人:公元5世纪日耳曼部落中最大的一支西哥特人,兵临罗马城下,5世纪中期,西哥特人统治了伊比利亚的大部,即今天的西班牙。古罗马帝国不久灭亡。原稿用“伊比利亚”四字,很好懂,但第三和第四字皆不合平仄,此四字当为“仄仄平平”,第一字为“可平可仄”,最后不得不改为“西哥特人”四字。填词难矣哉!
说明:初写于1989年4月,1997年修改,2005年再改。除了平仄外,主要对韵脚进行了修正,力图使格律更工。用上平声“一东”韵,下半阕第九句韵字为“情”,取自下平声“八庚”。
兰若香烛烟飘,井泉灵殒魂消。山破难留客住,声声侥幸锤敲。
写于1992年夏
指作者从1984年后,再谒时已经八年之久了。
骁骑电鹜烟波处。霎时间、八仙过海,群雄逐鹿。余陪评委节节较,麾下果有禀赋。人共赞、成华崭露。今夜“贵族”摆盛宴,众把盏、秦氏首开祝。刘劲唱,许音蹙。
写于1996年10月16日深夜
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张祥军、赵素芹、战金祥等青年教师。迄今,在我任教研组长的十年间(1986——1996),不遗余力地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每个人都进步很快,全校惟有历史组能够胜任教学大循环。几任校长皆在公开场合盛赞之。
指我教研组参加讲课竞赛的李成华老师。此次评比,我校不仅占天时地利人和,更加上,我对李成华这次竞选非常重视,让他试讲了多次,我与全组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可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李的个人素质亦是突出的。
指学校斜对过的“贵族酒店”。
末三句的秦氏指秦汶民校长,刘指县教研室副主任(分管高中教学)刘德元先生,许指潍坊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许明亮先生。席间,刘主任兴发,唱起了卡拉OK,音量贯耳,惜欠圆润;许先生歌声急迫,甚不合拍。但酒席中亦可为盛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