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马沟(故乡的小溪)溯源纪实

五律 寻找马沟(故乡的小溪)的源头纪实
刘福新
虽累亦身轻,沿沟寻水声。
专游乡邑景,细索旧时情。
哪顾他人谑,焉凭社会勍。
老刘遑不论,坦荡度余生。
取下平声八庚韵。
索,谑,入声字。
谑:戏谑,讥刺。
遑不论:不必多说。
勍:音qing(情),阳平。强大。指自然环境与社会舆论的现状偏重于负能量。
五律仄起式(偏格五律)格谱: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另一式的首句前半句为: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就用这一个。
图片:
我自忖:幸亏选择了这条沟。好像冥冥之中让我来与这个“老朋友”相遇,这个老朋友可是57年前的呀!
幸亏捎着两样东西,一是小手绢,二是茶水。喉咙干得要命,我得补充水分了。
继续东行,东边有个长方形水池子。也是挖蓝宝石的产物,但如今却派上了用场,可以蓄水。人洗脸,羊喝水,都靠着这个水池呢。
这个男人说,他与那个女人不是一家人。当然了,羊也是两群。我提了个问题:羊群混了怎么办?他们回答:羊很记事儿,各家东南露出的房顶是山唐村了。是各家的,混不了。
东南露出的房顶是山唐村了。
我从这儿下到沟底,继续寻找马沟的源头。
这儿已经属于方山以及方山南部余脉,山底和山坡的沟崖到处都有。
一片开阔地。这儿就是汇集山水的地段了。
这条小沟比我刚才说的地段更符合马沟源头的特征。
在山唐村村北的沟滩里又听一个放羊的妇女重复了那句话——"马沟在俺村南边。”因为在这之前我已明白了“马沟的源头不是一处”,所以也就不再疑惑。
紧贴着陡崖就是民房。我心中顿时显示出一个词语“山村”。
我站在垃圾堆上拍方山主峰。国民政府时期的县长张天佐建立了“省立昌中”(即后来的“昌乐一中”),为了与日寇周旋,举办了山唐分校。院士刘振兴就是这儿的毕业生。
寻找我的亲叔伯二姑(比我小四五岁,是我二祖父的二闺女),2007年编撰《昌乐一中70年》时,我到过二姑的家,但忘记哪个门了,大街上询问多人,都不知道。
之后,我给表叔家大部分成员(大表弟萧德礼三口人在潍坊)合影。寻到了马沟,走了个老姑家,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左起:二表弟的媳妇、表侄女、表婶、表叔、二表弟。
二表弟驾车拉我到小埠前。山唐村南停车,我拍山唐村民说的“马沟”。
山唐二表弟驾车拉我到小埠前。不大会儿,老家小埠前的晚辈兼学生刘玉勤看到了我,拉我回了昌乐。
上传图片说明:在新浪仅仅上传了四幅图片,又不让上传了,没办法,到今日头条再上传吧。但今日头条的注脚有严格限制,我这些注脚怕是粘贴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