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那座山”变了!百度评论贴之二·贾玉红视频
标签:
城中那座山变了人气顿时提升百度评论贴之二贾玉红的节目时评 |
分类: 昌城衍变 |
“城中那座山”变了!百度评论贴之二·贾玉红视频
前天(2023年1月29日,癸卯年正月初八)上午老伴出去了一趟(她也是年前年后第一次外出),回来后兴冲冲地告诉我:“你经常过去拍照的那座‘小山’和原来不一样了。小山还有,但比原来小了,还在山下栽了好多的树,西边那个深坑,也拾掇好了。从广场可以直接到达小山了。”
老伴没有文化,但这样的叙述,我很满意,起码告诉我三件事儿:一件是那个人工筑起的小山变了,隧道南侧的深坑变了,隧道上方与小山那一片接通了。
我得过去看看——何况这么近,出小区西门或南门也就百十来米。
果然,隧道南边的塑料墙体撤了,隧道东南贴着国际花园小区的那个门洞拆了,顿时生出一种宽阔和敞亮之感。
这一片原属北流泉村和南流泉村的土地,因故凭地里出现了一条隧道,因故凭空里出现了一座“山”,这儿与昌乐市民广场、文化路同在一中轴线上,它们从北而南,到了那片办公楼群,次第层层见高,待到这儿的“山上山下”整理完毕,又觉次第见低,形成一个“凸”的形状,啊,浑然一体呀!
站“山”上仰而视之,犹如天上宫阙;站“山”上俯而视之,犹如华府重重。这样的建构不止是为了让人看了开怀,还有结构布局的美。可能还因本人以前的几篇文章更生发出几多崇高感和神秘感……
原题《昌乐城中有座“山”》,发布于2017年10月25日。下边是原文:
前日登“山”后,腹稿曾拟为《城里的山,山顶的草,山下的田》,今天将发稿,再想,虽曰详却不精,故而改为今名。
“山”者,余名之也,他人不知如何称之?窃以为:此“山”皆人工为之,别处挖土堆积此处,日积月累,俨然小小山矣!
此类土堆,他处不见,唯有此地。此地周围:南为南流泉,西为北流泉,北为郭家庄,东为吴家池子村。此皆为旧时地标。今小区遍布,地标名称甚异。
东靠“国际花园小区”与“昌乐气象局”,北过流泉街,即为昌乐县市民文化体育公园。
“土山”(大土堆)之形成,估计与流泉街涵道有关,一段涵洞土方若干,积之乃然。窃以为,官方工程,可能含有“风水”, 内中灵谲波诡,老朽不知也。
山北断壁陡峭,不可登。东北侧,有裂缝,不知深浅。返,再从北边小道南行,至东边,坡度稍缓,攀援乱草,艰难上之,
慨叹:谁有此兴致攀爬?唯有我刘福新也!谁能不顾荆棘刮刺,唯有七十岁老朽也!
山下已成“无主地”,凸凹交叉,地形复杂,分为数段,有勤苦者来此掘刨,成小地块,栽种地瓜、蔬菜,夹有苇絮山草,红绿相间,若原始状。
这块不大的地方,高高低低的地形,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和庄稼地,一簇一簇的野草,在这儿“垦荒”的老年人,也是一道风景线,特别是夕阳落山的时候。只是过于荒僻,与市民公园不相匹配。
经过这一番整理,视野豁然开放,人气顿时提升,我在拍摄的时候,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2023年1月31日下午打字
2023年1月31日晚上发文
我出小区西门后,朝北拍方山路。
这是春节前后第一次在外面拍片。
果然,隧道南边的塑料墙体撤了,隧道东南贴着国际花园小区的那个门洞拆了,顿时生出一种宽阔和敞亮之感。
这一组图片30幅。
附一:百度评论贴之二








































【相关的部分文章链接】
【初秋,又登上了那座“城中的山” (2022-08-22 17:35:17)(博客)
初秋,又登上了那座“城中的山”2022-11-27(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057783579.aspx
【原】(299)庄稼农人,落日彩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921/11/79373443_1048763030.shtml
【原】城中有座“山”,山下有片“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907/23/79373443_1047057911.shtml
城中那座山”·做核酸·紫御华庭·及其它 (2022-10-13 20:24:27)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z9rt.html
在“城中那座山”上拍风景,想起了《城南旧事》那首歌曲 (2021-09-05 21:49:36)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z8ja.html
【原】“山上”、“山下”(2020年4月中旬随拍之八)2022-12-0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2/10/79373443_1058494699.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