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归于随笔类最合适走拍今天建设中的北关拜访马进秦晓鸣二先生与耿建巨部长午餐情感 |
分类: 文辛随笔 |
建设中的北关·拜访马老和秦兄·与耿部长午餐·已故王守纪部长书法
——2021年12月22日图片日记精选
刘福新
(二)宝昌路和西村社区
(三)利民街西边的一小段

古称广陵镇,今谓广陵。位于寿光市境中东部,镇境北部,南距镇政府驻地 5公里,北有荣乌高速公路、引黄济青水渠,羊田路从村中穿过。现有560户,2100余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李、王、陈、刘、董、苟、蔺、麻、张、韩诸姓。聚落成矩形……
既然副标题是《2021年12月22日图片日记精选》,那当然还有其它,皆因图片繁杂,超出了原定计划,不得不精简题目,若问12月22日图片内容,可就多了,不瞒诸位,我的原题是《天气空气状况·站前街中部·现在的北关一带·宝昌路与西村社区·拜访马进秦晓鸣先生·凤阳饺子楼与耿建巨老校长午餐·已故王守纪部长的“中流击水”条幅·故城街已成历史》,您看,这当然不行,所以,仅仅选取了中间的部分。
摄影由来:12月21日,我给耿建巨老领导发了个手机短信,他晚上给我打电话,让我翌日(12月22日)会面,并有重要信息,那就是他在整理老家当的时候,看到了已故王守纪部长的一款亲笔题字,条幅写的是“中流击水”,是赠给耿建巨部长的。听到这个信息,我高兴的不得了。潍坊日报社办展览馆,多了一份可贵资料。我拍下来后,老领导对我说:“这一幅字画,我是哪儿也不送的……”我说:“潍坊日报社可以暂时借一借,展览完了再送回来嘛!”但我这位老领导始终未松口,这就需要潍坊日报社副社长马清平先生和潍坊日报社的韩玉昌主任做工作了。
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正文不宜太长,请读者参考图片下边的注脚吧。
2021年12月23日晚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一)正在建设中昌乐县城北关(站前街西部)
我为什么将这幅图片作为“北关第一幅图片”?因为这儿是站前街与步行街(南北走向)交汇处的西侧,步行街即昌乐县城的东城墙,昌乐县城北关就在这个地段。
很高兴啊,这儿还保留着路北的一段平房。我想,不久的将来,这幅乳片又可以当历史资料了。
路西有个学校或幼儿园,我没过去细看。
这几幅图片不是我拍的主题片,再说之前拍过了,就算是个“过渡”吧。
拍于10点16分。
在我以前所拍的图片中,这儿(宝昌路路西)已经属于刘家庄子了,昌乐西村旧址大致范围在护城河(已经看不到了)以西,宝昌路以东,与北关连在一起。这个我又博客文章专拍和专述。
这一段与我要拜访的三位先生都有关,因为他们就住在这儿。也与我一同进餐的老领导有关,因为上一次老领导就在这儿与我吃的午饭(午宴,还有秦晓鸣)。
这儿是利民街与宝昌路的交汇点。我拍的这个地方就是原昌乐县法院。
我的原文被删除,幸亏我保留着图片,所有,我以后陆续发的好几篇博文中都插上了这幅图片。
我与老板说,我要在这儿吃午饭。我特别嘱咐:这一次是我做东,不要收别人的费。
(四)按照原定计划,拜访三位先生;并与老领导耿建巨午餐
因为要回请老领导耿建巨校长,已经联系多次。
12月21日,我给耿建巨老领导发了个手机短信,他晚上给我打电话,让我翌日(12月22日)会面,并有重要信息,那就是他在整理老家当的时候,看到了已故王守纪部长的一款亲笔题字,条幅写的是“中流击水”,是赠给耿建巨部长的。听到这个信息,我高兴的不得了。(见正文)
趁着此文发布的机会,我想说几件事儿:
之一:关于对老领导耿建巨的称呼,还就是比较复杂。我1982年暑假后奉调令到昌乐一中报到(任教地理课),可我与当时的负责高中的教育局副局长吕兆德软缠硬磨,不乐意去一中,这时候被昌乐五中书记刘明勋和校长耿建巨要到了五中担任历史课。所以,耿建巨先生是我的老校长。
之二,1984年,耿建巨先生被提拔,任文教局长(教育局与文化局合并),可以称耿局长。
之三,以后,耿建巨先生进入县委常委,担任昌乐县宣传部长。可以称他耿部长。
之四,再以后,耿建巨先生进潍坊市,担任潍坊市对外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常务副主任),耿主任这个称呼我从未称呼过。
退休后,耿建巨先生一直住在“常委院”。他曾是昌乐宣传部长,现在仍然住在原宅。故而,我称呼他耿部长比较多。
在近来的几次接触中,他谈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一件是,当年昌乐五中就一个校长一个主任,昌乐五中的教导主任叫张权,二人对于治校对于教学相当负责,非常融洽,这么融洽的领导成员关系是罕见的。耿校长(这儿的叙述必须这么称呼)告诉我说:“我一直认为张权主任岁数比我小,前几年二中教师节,张权说,我也是1944年生人,您怎么会比我大着好几岁?论起来,我还比他小一个月。”另一件是,马进先生1984年任昌乐五中书记,与耿建巨校长搭帮。这两位校领导互相支持,关系非常好。这是有目共睹的!耿建巨校长说:“我一直认为,马进书记是一直干行政工作的,后来才知道,马进书记是个老教育,当老师比我早,是个教育前辈。”
当然,我也说了不少,其一是,耿校长是我最佩服的学校领导。1982年我进入昌乐五中后,立即担任了应届文科班的班主任,不久后,昌乐县志办公室的赵启云主任和闫其昌副主任找我谈话,要调我到县志办工作,被耿校长拦下了,可我一点儿也不怪他。要是换了别的校长,我早就走人了!
还有,我刚进入昌乐五中,带指标的自行车一共就两辆,一辆批给了总务主任刘锦光,另一辆批给了本人。
1983年高考后,我病了,耿校长夫人郑雪华老师专门为我做病号饭,送到我的宿舍。
短短两年中,耿校长与张权主任亲自到我老家两次,一次见我两个儿子光着屁股在前邻的屋后绑菸,屋中间放着一个篦子,盛着黑乎乎的地瓜干窝窝头,他好一阵激动。另一次,直接到了村子的西坡里,看到许多人在摆地瓜干。
当然,还有许多许多。我觉得耿校长不仅是我的领导,还是我的贴心哥们。
有一件事儿是我独一无二表示的,在我的散文集《月下小品》第46页,有个括号,括号里写着一句话:“耿是我的老校长,对我很好,王走后继任宣传部长。”“对我很好”这四个字岂是随便写的?
那就拍照留念吧。

王守纪部长的一幅字画落款“广陵守纪书”
广陵, 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广陵村之谓也。故而,王守纪部长落款“广陵守纪书”。
据明万历四十六年及乾隆八年两古碑记载:“广陵古镇也,东有玉皇庙,其来久矣......”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境域,齐国在此务盐强国始建古镇。镇名因此处有一大陵而得名,何时何姓建村无详稽。宋时设重镇,自明初改称广陵村。
广陵村以北小营古称吴家营又称东营,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江阴侯吴良大营,明初乐安(今东营市)设东、西二营,后迁居广陵以北设营,广陵地名和江阴侯吴良有很深的渊源。
【部分相关博文链接】
昌乐第6路公交车全程风景实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vu31.html
(原法院大楼图片在这篇博文里,也属于插图)
昌乐公交1路车沿途风景(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wtkn.html
(这一篇里也有原法院大楼图片)
(城市衍变史)给宝昌路待拆沿街房留个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fps.html
昌乐北关“活胡同”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