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石巌寺游记[上](广东之旅第四集)

标签:
锦石巚寺游记地形复杂树木繁多山巚尽显丹霞风貌本地一对小夫妻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说到我的湖南与广东的旅行,参观“锦石巌寺”是我印象最深的,且没有“之二”。
首先我想说,丹霞山景区里的这个景点“锦石巌寺”,人迹罕至,即使游客也很少到此。
为什么呢?旅游团根本不可能过来,因为路途遥远,地形陡峭,十分偏僻。若是去了“锦石巌寺”,一是完不成旅游团的任务,二是保证不了报团人的安全,三是导游靠什么赚点儿小费?
散客(像本人这样的“自由行”)也不大可能过去,因为这么远来一趟韶关丹霞山景区,时间是有限的,热闹的景点尚且看不完,哪有心思去参观“锦石巌寺”?
一路上,我从未遇到一个人,是百分之百的“踽踽独行”。
但我没觉得一丝儿寂寞,树木繁多,且有标记;地形复杂,道路蜿蜒,山岩尽显丹霞风貌,我哪儿还会寂寞?
有一件事儿必须要说:因为我提前买了去广州的车票,不由得我不急,一路疾行,脚前掌磨起了两个大燎泡,疼起来,不免狼狈。
就写到这儿吧。
图片可以印证我的叙述。
正片55幅,插图(微信圈交流翻拍)3幅,上集计有58幅。
2021年7月27日晚上完稿,并发于本人的新浪博客
我没有朝南走。
下边是具体路线图,上边是路线略图。
1、入口牌坊(标志门)
“妖妖狗”是我老家的俗称,可它是有学名的,它的学名叫“沙牛”。
(我得点一下“保存”了,我真得很怕“突然不能上传图片”了)
大型蜂窝状洞穴简介。
倘若是个晴天,拍摄的图片就更美。
里边的文字对我来说很重要!
对读者来说,也很重要。
微信朋友圈发过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我的双栖网友(新浪博客、微信)张京元(金樽月)的帖子非常好!
(我要找一份资料,再保存一下)
插图四里边,我的解释也是错误的,我说“这个巌就是简化字严”。应该为“这个巌就是简化字岩”。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锦石巌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又重新对外开放了。 在党下政府的关怀下,“‘安定门’地产落实归还后,市民宗局又考虑要尽快帮助锦石巌寺修建新的僧寮,以解决尼众饱受风湿病痛之苦的问题。”由于在“安定门”以内土地上兴建僧寮不符合丹霞山总体规划,因此,新建僧寮选址问题又成为一个难题。而今太平盛世,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有缘善众发心供养下,锦石巌寺在不远处修建了下院,方便接引更多众生修行。
自2007年始,韶关市民宗局多次邀请丹霞山管委会、仁化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实地考察、认真论证。2007年,韶关市民宗局还分别致函丹霞山管委会和市城乡规划局,提出“在山下规划修筑一座锦石巌寺下院供尼众居住静修”及“列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便组织专家论证”等意见。 “目前,锦石巌寺建下院项目已纳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拨约2万平方米的土地给锦石巌寺修建下院,并开工建设。
主要景点有:丹霞牌坊 一线天、八戒拜堂、 小瀑布、 风化的岩洞“幽洞通天” 、锦石巌寺、马尾泉(古称“龙尾泉”)等等。